• 抢抓农时 保康3.7万亩烟田冬耕深翻进行时

    俗话说:“冬耕深,出黄金。”当前正值烟田冬耕深翻的大好时节,在襄阳市保康县后坪镇堰塘冲村,烟农们正抢抓季节和晴好天气,开展冬耕作业,为来年烟叶丰产丰收打基础。(保康台 姜雪...

  • 科技赋能水稻全产业链 AI博士回国打造鄂产精品稻米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在黄冈市浠水县,有一位新农人正将AI应用到水稻产业链的各环节中,打造出科技感满满的荆楚粮油。(垄上频道记者 卢颖洁 胡璕 浠水台 洪京...

  • 郑家金:身残志坚不言弃 助农增收茶香浓

    他是与苦难斗争的勇者,发展产业、带动乡邻,身残志坚探索致富道路,“种”出自强人生,他就是恩施州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诺西村村民郑家金。(宣恩台 欧阳鑫 林章羽 编辑 李磊杰 黄俐琦 ...

  • 带头“吃螃蟹”高级女白龄变身“瓜蒌女王”

    瓜蒌产业是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道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虽然它扎根新洲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外却是小有名气。而这主要得益于当地一位女农人,究竟是谁呢?(记者 朱梅 武晋冉 新洲台 邰生鹏...

  • 水嫩纤长黄湾藕 长成藕中“白富美”

    入冬以后,我们湖北人的餐桌上少不了排骨藕汤,要想煲出一锅好的藕汤,选藕是关键。产自潜江市王场镇的黄湾贡藕就是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那黄湾贡藕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记者 韩敏 ...

  • 四大家鱼这样养 越冬期间不掉膘

    天气越来越冷了,搞水产养殖的乡亲们,都会担心四大家鱼在越冬期间出现掉膘的现象,会造成一些经济损失。那么,乡亲们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科学养殖四大家鱼,让鱼儿顺利过冬呢?来看看水产...

  • 寒夜里 产地销地的“双向奔赴”

    30吨蔬菜,只用不到12小时时间,就从天门的田间地头送到武汉市场终端。可以说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记者 杨晗 刘杰航 袁勇攀 武晋冉 彭程 通讯员 龙智广 编辑 黄俐琦 主编 谢珊 编审...

  • 投资7500万 90后恩施“幺妹儿”打造诗意田园

    火焰村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完成美丽蜕变,这背后离不开一位90后的恩施幺妹儿,一起去听听她的创业故事。(垄上频道记者 陈青 朱梅 编辑 黄俐琦 主编 谢珊 编审 罗辉 监制 田国英)

  • 文化与产业联姻 乡亲齐心共建茶美新村

    房前屋后事,大家商量办。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就以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为切入点,充分发动群众,汇聚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合力,围绕村里的主打产业,共同建设美好环境。(保康台 付乐 陈泉霖...

  • 粮油供给不停歇 守好城市“民生线”

    为了保障武汉市民的粮油供给,湖北省粮油集团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备足粮源,坚决保证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垄上频道记者 小月 胡璕 编辑 黄...

  • 多举措保农业生产 武汉本地菜日均上市7000吨

    这两天,武汉天气进入“速冻模式”,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市民的“菜篮子”不受影响。我们的记者也跟随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一起到种植基地,现场了解蔬菜生产及销售情况。(垄上频道...

  • 高效嫁接绿色管控 “三减三增”技术助推潜江精品蔬菜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蔬菜办公室在潜江示范推广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技术,进一步助推潜江蔬菜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垄上频道记者 陈楚君 黄羽欣 通讯员 杨蓓 李德振 钟宇萍 编辑 邵一玲 ...

  • 产学研结合 荆州今年已培训高素质农民2516人

    为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激发高素质农民创业兴业能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带头人。前几天,荆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经理人班开课了。(垄上频...

  • “绿色银行”山上开 丹江口500亩油茶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立足当地油茶种植产业优势,通过改造低产园、开展科学管护,让传统油茶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丹江口台 高重阳 宋冰 张家国 编辑 朱婵、邵一玲 主编 谢...

  • “车长”来了!流动办公为村湾治理“保驾护航”

    去年开始,武汉在全市开始推行“路长制”进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实现“路长制”在街道全覆盖,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因地制宜,推行了“车长制”与“路长制”紧密结合。(垄上频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