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牛玉米地”,十亩地撬起50个亿!

小时候

小编有一个梦想

等长大以后先赚一个亿

后来

却被现实无情打败

……

而现在

有个机会就摆在面前

可是小编的心里

都是想着如何造福父老乡亲们

所以,一起来看看

十亩地是如何创造50亿的价值

一眼望过去

地里的玉米长得参差不齐、高矮不一

甚至比不上乡亲们自己种的

此刻是不是充满疑惑

这究竟是如何靠种玉米赚到上亿的

先别急

咱先听听专家怎么说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刘永忠表示

“我们每一个玉米棒子上面都套了袋”

不敢相信

一根玉米的收益本来就不到两块钱

套袋的成本就得花四五毛

种植户这样还赚不赚钱了!

小编带着这样的困惑寻问了专家

专家说

“套袋另有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刘永忠:

试验地里玉米棒全都套了白袋子,白袋子的作用是套袋自交,防止其它的花粉传过来产生杂穗子,保证玉米棒都是纯系的。

这十亩地可一点也不普通,每平米种植的玉米品种都不一样。每一个系的性状都不一样,它的基因型也不一样。

原来~

套袋是为了防止花粉传播产生杂穗子

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据了解,这十亩地是玉米试验地,专家们需要通过不断的试验,寻找出最适合种植的玉米棒子。

专家们种了四万多个单倍体系,加倍之后可以产生一万多个DH系,然后需要从一万多个不同性状的玉米品种中,选育出最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品种。玉米选种十分复杂,一万多个中能够挑选出五个好的杂交种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

以前的玉米育种周期需要十多年,现在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将育种周期缩短到三年。时间虽然缩短了,但是产生出好品种的概率依旧非常低。

”——————

复杂的工作

长时间、低概率

科研人员四十年如一日

一代接着一代的为了玉米地忙碌着

就这小小的十亩地

却为乡亲们带来了数十亿的收益!

——————

以前西南地区玉米产量大概只有两百多公斤每亩,通过这四十年的努力,经过三代玉米品种的更新,现在产量已经提高到平均每亩地四百多公斤。

如今,这片玉米地里选育出的品种已经推广种植了上千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魏伟


(作者:垄上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