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油菜花簇拥着规模化的食用菌产业园,一根根菌棒整齐摆放,朵朵褐色香菇长势喜人——3月8日,肖家边村民肖冬梅边采收鲜菇边高兴地说:“徐书记上任以后,村里变化很大,房子变漂亮了,路面铺沥青,出行有路灯,家门口有企业,我一个月收入三千多块钱。”
肖冬梅所说的徐书记叫徐远明,原在外从事矿业生意。2018年,竹溪县龙坝镇党委邀请他回乡,在换届选举中当选肖家边村党支部书记。
徐远明针对肖家边村“地碎人少产量低,分散种植效益低”实际,把食用菌作为短快平主导产业。
2019年7月,徐远明牵头投资1200万元,兴建占地15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包括制棒车间3360平方米,自动化生产线1条,具有控温、控湿、调光、通风功能的养菌棚114个,功能齐全的双通道出菇棚20个,有完备的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以及储藏、绿化等配套设施,年产制菌棒能力240万棒,出菇40万棒。
去年,肖家边食用菌生产车间支付农户土地流转租金10.9万元,支付务工工资200余万元,带动1150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户均增收15000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肖家边以前是信访矛盾重点村,现已成镇上文明先进村。
在竹溪,还有一大批外出创业的能人返乡。许启典2018年响应竹溪“回归创业”号召,回到中峰镇小南沟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如今,该村300亩撂荒水田变成优质有机贡田,600多亩坡地改成有机茶园,户均增收2万多元;天宝乡杨克松17岁外出打拼,2007年在广东创办景顺鞋业有限公司,2017年在乡情召唤下,依托景顺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招商引链,打造出蒋家堰镇制鞋扶贫产业园,现已引进企业9家,预计年产鞋制品2000万双,产值8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
近年来,为最大限度调动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竹溪县巧打亲情牌,以亲情招商的形式号召能人回乡创业。同时打好政策“组合拳”,在项目上给予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工作上给予具体指导,让返乡能人轻装上阵,能留下、可发展、见实效。
截至目前,竹溪县共吸引276名能人返乡创业,吸纳4.5亿元民间资本,培植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0余个,扶贫车间170余个,建成茶叶、生漆等特色产业基地近50万亩,带动500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竹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介绍,该县还摸排掌握有意愿回乡任职的创业能人824人,这将为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奠定人才基础。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通讯员 郭军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