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我家的稻虾池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你能过来看看是否符合标准?”1月10日,陈贵镇水产服务中心主任周红胜早早就来到办公室,还没坐定,便接到一通电话,随即骑着摩托车赶往该镇堰畈大畈稻虾养殖户乔昌锦家的稻虾田。
放眼望去,冬日的稻虾田显得错落有致,荒芜的杂草不见了,深厚的淤泥被挖掘机挖出来,堆满了稻田的四周。
乔昌锦欣喜道:“最近雨少,我正在加紧改造稻虾池,现在已经改造了600余亩。待太阳出来晒晒,消消毒后,便蓄水投苗,开春以后养大虾、挣大钱。”
近年来,该镇积极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大力发展稻虾产业,稻虾立体综合种养面积达1.6余万亩,带动了大批养殖户增收和数十户脱贫户就业。
但由于对市场行情掌握不精准,养殖户的收益增幅不大,不少养殖户开始质疑稻虾一体种养,甚至“打起退堂鼓”,准备丢掉“地笼”,再度外出打工。
2021年,大冶致海水产有限公司被列为湖北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示范基地。随后,该公司便积极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推行“七钱虾”养殖技术攻关与试点示范,以进一步提高小龙虾养殖效益。
“以前,自家采取放养的模式养虾,小龙虾养殖密度大,70%以上长不到‘七钱’的个头,在市场上也卖不出高价,仅可卖到每公斤20元左右的价格。”致海水产负责人袁致海憨笑道,“去年我们通过对稻虾池进行改造,实行养育分离的模式,60%以上的小龙虾长到了‘七钱’的‘大块头’。平时每公斤可以卖到56元左右;高峰时,每公斤甚至卖到60元至80元。每亩增收1500元左右。”
“号准市场脉搏,紧跟市场步伐,推进‘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这是提高小龙虾养殖效益的新出路。”周红胜介绍,在袁致海的带动下,目前全镇已有15家稻虾养殖户对稻虾池进行改造,改造面积近6000余亩。今后将逐步推广高精养殖、高效养殖,养大虾、挣大钱,让稻虾养殖成为农民致富、振兴乡村的火红产业。
文章来源:云上大冶记者 熊业欣 通讯员 陈向东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