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将建2100个粮食烘干中心(点)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粮食局、省农业发展中心联合印发的《全省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粮食烘干中心(点)达到2100个左右,烘干机保有量达到1.1万台以上,烘干处理能力达到24万吨/批次以上,基本满足全省粮食烘干处理需求。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和改扩建烘干中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粮食烘干能力建设,成为我省加快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根据《方案》,到2025年,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和经营的烘干中心达到1500个以上,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及运营的粮食烘干中心达到300个以上。省农业发展中心透露,到2025年,水稻、小麦产地烘干率分别达到80%和95%。

着力优化粮食主产区烘干能力结构和布局,淘汰高耗能烘干产能,加快老旧烘干设备升级改造,到2025年,我省粮食主产区烘干设备智能化、信息化率达到65%以上。

大幅提升丘陵山区粮食烘干能力,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区域性烘干点和配置一批小型移动式烘干机,到2025年,丘陵山区粮食产地烘干率达65%以上。

加强新型烘干设备研发。组织省内高校院所与农机制造企业协同攻关,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环保、物美价廉的新型智能化、信息化烘干设备。重点支持适宜丘陵山区的小型化、移动式烘干设备研发,切实解决丘陵山区粮食安全“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达成目标任务,我省出台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保障措施。《方案》明确,按照国家《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烘干用地用电统一按农用标准管理;对购置粮食烘干机的实行优先补贴,应补尽补,对购置节能环保、智能化、信息化烘干设备的,按照35%的标准测算补贴,烘干机单机补贴额最高不超过12万元;2022-2025年,对符合县(市、区)规划的新建粮食烘干中心(点),经验收合格,省财政统筹相关资金按照批处理能力每吨1000元的标准进行先建后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面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烘干设施融资租赁、抵押贷款和信贷担保服务。同时,将粮食烘干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记者刘胜、通讯员谢毅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