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油漆工华丽变身国际盆景大师

在咸宁香吾山脚下,有一片占地4亩的盆景园,园里有盆景600余盆。园子的主人冯连生,是咸宁供电公司的退休职工。

晴天里,他在园子里浇水、修剪,雨天就在室内切割、雕琢石头。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用妻子的话说“比农民还农民”。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凝聚着冯连生太多心血与汗水的盆景园,全年免费对游人开放。

油漆工出身 意外走上艺术道路

1968年,19岁的冯连生为生活所迫,离开家乡武汉市黄陂县王家河村,远赴咸宁做起了油漆工。他清楚地记得,离家的那天,他光着一双脚,背着一床棉被。

两年时间里,这位起早贪黑、手不离漆的小青年,成了咸宁最有名的油漆工。1970年,原咸宁地区电力局一辆汽车油漆破损严重,冯连生妙手回春,把车漆得如崭新的一般。电力局一下子看上了他的手艺,冯连生得以顺利进入电力局工作,当了汽车修理工。

1987年,原水利电力部举办首届盆景展,原湖北省电力局作为参赛单位,将任务交给了咸宁,出身农村、对花草树木有着浓厚感情的冯连生马上开始创作,他想到了咸宁温泉河上的小水电站,既有行业特色,又为自己所熟知。几个月过去了,一盆造型新颖、制作精巧、画境优美、意境深远的山水盆景《家乡小水电》诞生了。

作品送到北京参展,一举夺得金奖。其后,《家乡小水电》作为当时的水电部唯一送选作品参加首届中国花博会大赛,再一次获得金奖。消息传来,冯连生成了电力系统的功臣,单位敲锣打鼓把他迎回来。

此后,原咸宁地区电力局专门建了一个盆景园,由冯连生负责。至此,油漆工冯连生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几十年学艺 成就国际盆景大师

从业余到专业,冯连生深深感到,要在艺术上更进一步,首要的任务是学习。他拜了中国盆景艺术泰斗贺淦荪为师,贺先生是武汉人,不仅是杰出的盆景艺术家、盆景理论家、盆景教育家,也是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堪称一代宗师。

在贺先生门下,冯连生着重学习美学知识,学习盆景的造型以及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1990年,他向师傅学习三远法,体会近远、平远和高远在树石、山水盆景中的应用。从老师那里,他逐步学会如何将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巧妙融为一体,使盆景创作自然美与艺术美、意境美融合,提升盆景艺术的观赏价值。

2004年,冯连生成了盆景界响当当的人物。2006年,他以四下柳州配集的幽兰石,配以精心培育20余年的小叶黄杨,将树与石融为一体创作出盆景《别有洞天》,获得国际金奖,这是他的最高荣誉。

国际盆景大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中国盆景展览评委、国际盆景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副主席……在今天的中国盆景界,冯连生是当之无愧的专家。

不收分文学费 只盼盆艺后继有人

2月22日,来自湖南、江西、河北、江苏以及陕西、甘肃等地的20多名盆景爱好者齐聚在师傅冯连生家中,他们有的是学徒、有的是盆景老板、有的已经是高级盆艺师。

冯连生家中,有三间房是专门给他的学生们住的。冯连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孩子们与他们夫妻同吃同住,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不会收一分钱学费,只希望自己的技艺能够传承下去,让盆艺后继有人。

冯连生的众多学生中,有他的外孙李晨兴。李晨兴近日对极目新闻记者说,小时候他不能理解外公整天把弄的“破玩意儿”,现在已深刻理解盆景对外公的意义。外公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了,但是他不会让这个园子荒废,因为这是外公毕生的心血,他一定会守护好。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成昱勋 通讯员 谌胜蓝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