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这些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在我们合作社分拣香菇,每天的收入最高可达180元。”3月28日,荆门市银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胡志银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在合作社生产车间,只见30余位村民正埋头苦干。因为都是计量算工资,面对记者等一群陌生人的到来,他们也没有工夫抬头看一眼,而是在争分夺秒抓收入。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合作社用工有两个特点,一是本地村民应用尽用,尽可能让村里的留守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二是用工条件宽松,只要身体条件允许,70多岁的老太太也可以来这里上班,而且收入还不低。
据胡志银介绍,荆门市银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6年,位于东宝区仙居乡三泉村7组,是供销社改革中涌现的助力精准脱贫典型。联合社成立以来,以高于市场价流转土地300余亩,年产香菇150万公斤,年产值达1400万元。合作社先后注册了“花垸坪”“鲜佰汇”2个品牌,同步进行绿色产品认证,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河南等地。目前,其香菇种植规模已稳居荆门第一。
“近两年,我们合作社发出的务工工资大概有70万元!”胡志银为记者算了一笔账,70万元的工资意味着当地村民仅香菇一项,就可以在家门口增收近70万元。
文章来源:荆门日报记者 程兴国 张云峰 通讯员 龚丽
责任编辑:黄俐琦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