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播春耕的好时节,连日来,恩施咸丰县高乐山镇小模村抢抓晴好天气,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共种植黄精130余亩,有效促进农户增收。
4月8日,记者走来到咸丰县高乐山镇小模村黄精种植基地时,十几名村民正在基地里忙碌,翻土,放线,掏沟,起垄,栽种……现场一片热闹景象。
“我种植的黄精品种是贡仙9号,生长周期在三至四年,田间管理得当的话,成材后,亩产在6000至7000斤左右,按现行8元每斤的价格,每亩可收入五至六万元。”咸丰县黄精种植大户刘国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48岁的刘国建,是咸丰县黄精种植大户,曾是一名长途汽车运输司机的他,常年跑宜昌至重庆货物运输。偶然间,刘国建在了解到中药材黄精销售火爆,而自己的家乡又非常适合种植黄精,于是与朋友一起在高乐山镇小模村租赁土地130余亩,发展黄精种植。
咸丰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种植黄精。黄形似生姜,俗称老虎姜,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也是该县中药材种植的重要门类之一,在当地村民眼里,种黄精能生“黄金”。
据了解,咸丰县黄精种植面积稳定在5000亩以上,亩产3000-4000斤,每斤8-10元,产值1500万元,带动1000多名村民增收。咸丰县种植的黄精品质好,多糖含量高,畅销安徽、浙江、河北、成都、重庆,广东等地。近年来,咸丰县依托特色资源赋能,科学谋划发展特色产业,抢抓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三茶果药猪”特色主导产业,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效,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文章来源:咸丰通联记者 谢定雄 向慧 通讯员 王缘
责任编辑:黄俐琦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