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闹里听养蛙

暮春时节傍晚,潜江市高场街道韶湾村6组李二胖黑斑蛙养殖基地里,蛙声此起彼伏。

“目前蛙苗已经投放,在一天一次喂食的前提下,保证夜间蛙池水含氧量合格即可。”基地负责人孙士春弯腰查看一遍蛙苗长势后,笑了。“黑斑蛙体型较小,成年后一般体长七八厘米、体重五六十克,肉质鲜美、口感细腻。主要销往川渝一带,目前新一季的蛙苗成活率高,7月丰收在望。”

基地里,蛙池旁杂乱的小草格外茂盛。“可别小看这些野草,对于黑斑蛙养殖大有裨益。”孙士春随手拔出一株野草放进蛙池谈起养蛙经:蛙池四周的野草收割投入蛙池,待其腐化后经细菌分解,能培育出大量的浮游生物供黑斑蛙食用。“从蝌蚪变成成蛙有44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细心照料。每周彻底消毒一次,一样都不能落下。”

基地自2018年入驻韶湾村以来,每年都会聘用40余名周边村民参与蛙苗培育、蛙池养护及成蛙捕捞工作。“我们的养殖基地面积共148亩,有蛙池近300个,2021年市场紧俏时售价可达24元/公斤,在生长旺季,市场价也可达14元/公斤,基地全年产值突破400万元。”

文章来源:农村新报 全媒记者罗雪珊 通讯员刘小静

责任编辑:张晓曼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