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百亩水田水土,1斤2000元的葛仙米成功扩产

时值七月,鹤峰县走马镇千金村的稻田中,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以下简称物探队)的技术人员正仔细观察葛仙米在水田中的生长情况。

这是物探队为扩大鹤峰葛仙米特色产业而优选的100亩水田。“通过在水稻田施用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区域水土环境,野生葛仙米的产量将逐渐恢复。”物探队主要负责人申传明说。

葛仙米,学名拟球状念珠藻,营养价值较高,其多糖、藻胆蛋白等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抑瘤和增强免疫活性等功效,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可食用蓝藻,有“素鱼子酱”的美誉,主要附生于稻田、浅水池沼、湖、溪的砂石间或阴湿的泥土上。

“葛仙米的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必须水量丰沛无污染、日照充足。”申传明介绍,鹤峰县走马镇为我国最主要的葛仙米产地,近年来,由于水田面积的缩减和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大量使用,葛仙米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不断恶化,适宜其较好生长的水田面积已不足百余亩,难以形成产业规模,但葛仙米市场却供不应求,干货价格约每斤2000元。

为扩大当地特色产业,物探队依据“恩施州全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暨土壤硒资源普查”以及“多种土壤修复技术试点应用—以恩施地区高镉高硒土壤背景为例”项目成果,在该镇千金村、金龙村及汪家堡村优选了水田100亩,通过治理后,该区域水土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土壤呈高有机质、酸碱度中性等特征,丰富的微量元素及绿色有机的种植环境有利于野生葛仙米的生长。”申传明说。

预计到2024年,走马镇将恢复稳产葛仙米水田面积达1000亩,亩产10kg/亩,年产值4000万元,优质共生水稻亩产300斤/亩,年产值600万元。将有效解决葛仙米-水稻共生产业发展问题,为下一步扩大规模种植提供示范样本。据介绍,物探队还将进一步加强与走马镇的协同合作,发挥地质的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地质服务。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林晶 通讯员 郑雄伟 胡青 实习生 康兰欣

编辑:邵一玲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