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冷害”来临,中稻(一季晚)该怎么办?

在气候变暖中,盛夏低温在部分年份也会出现,如在孕穗、抽穗杨花期,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或以上≤23℃,同样会因前者部分颖花败育,后者会因授粉、受精不良,使空壳率明显增高,结实率下降。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抽穗期大幅降温,当日平均气温24小时下降3℃或以上,或者最高气温下降5℃或以上,还有短时间降温达5-6℃,因盛夏水稻生殖生长期间温高光足,植株生长旺盛,其呼吸消耗也较大,若急剧变温,因气孔关闭,蒸腾受抑,其养分输送失调,使得当天或次日抽穗时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空壳率增高,结实率下降。

针对上述情况,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议:在预防措施上,注意在防高温危害的同时,不可因天气变化的主要趋势,而忽视“物极必反”的现象。除了要从培育抗逆性强的品种、调整适宜播种期、采取科学的栽培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外,尤其要注意的是,发生低(降)温冷害后,田间管理上应灌5~8cm水层,以利于保温,对于短时间急剧降温,由于一般降水量较大,雨后要及早排除渍涝水,还可适度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其抗逆性与光合效率。

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刘凯文 李子豪 杨青青

编辑:金杨露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作者:刘凯文 李子豪 杨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