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介绍
甲鱼又称鳖、团鱼,是一种卵生爬行动物,常在泥沙底的水体环境中生活。
甲鱼的外形呈椭圆形,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甲鱼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四肢各生五爪。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
1.眼;2.头;3.颈;4.前肢;5.背部;6.裙边;7.尾;8.后肢
甲鱼是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欢摄食鱼、虾、贝、昆虫。动物性饵料缺乏时,也可吃青草、瓜类和粮食等植物性饵料,性贪食,饵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
二、苗种培育
(一)甲鱼苗种选择
甲鱼苗种应购自省级及以上原良种场,在质量上要求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活力强、体色鲜润。
(二)放养前准备
1.池塘准备:池塘面积一般为5亩左右,池塘的坡度比1∶2,池塘底部平坦,淤泥厚度25厘米左右,水深1.8-2.5米。
2.水源准备: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要良好、无污染,符合养鱼用水标准,pH值维持在7-8.5之间。
3.设施准备:池塘四周建造防逃墙;池塘每200平方米用水泥板或木板在池塘中搭建甲鱼休息、晒背的饵料台等。
4.做好消毒:放养前还需做好清塘消毒和甲鱼体消毒等工作。一般新建甲鱼池可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量100公斤。若利用旧池塘养甲鱼,一定要干塘消毒,除泼洒生石灰外,还要彻底清除塘中的鲶、鳅、黑鱼和蛇、鼠等敌害。
(三)苗种放养
放养时,如果是甲鱼种,可贴着水面任其游走;如果是未开食的甲鱼苗,可直接用手捧起撒于池中即可。甲鱼苗的放养规格一般为3-5厘米,放养密度每亩3500-4000尾;如甲鱼苗较小,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同一池塘放养的甲鱼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放苗入池后应停喂1-2天,调制适当的稚甲鱼料。
(四)饲料投喂
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杂鱼和碎肉为主,在以后的1个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肉或人工配合饵料;待甲鱼苗长至6-7厘米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以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按体重的15%-20%投喂。在高温的季节,饲料要在日出前和日落时进行投喂,晚上投全日量的70%-80%,饵料应投在池塘四周浅水处,甲鱼集中的地方可适当多投,以利其摄食和饲养者检查吃食情况。
(五)培育管理
甲鱼苗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30-32℃,而甲鱼的摄食量和温度是成正比的,但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2℃,并且温度尽量保持稳定;每天要在早晚进行巡视,查看防逃墙和敌害的情况,同时了解甲鱼的吃食和水质状况;每隔8-10天进行换水一次,每次换水的时候要把养殖池中的水位排除20-25厘米,再把水灌满,养殖池水透明度要控制在30-35厘米。
在常温条件下,甲鱼苗经过培育越冬结束到第二年底可达1-2两,第三年才能达到3两左右。
三、成鳖养殖
(一)池塘套养
池塘套养模式以翘嘴鲌为主养鱼,套养甲鱼,搭养部分常规鱼,放养比例为翘嘴鲌70%,鲢鱼15%,鳙鱼5%,草、鳊、鲴鱼10%,每亩套养甲鱼种100只。
1.池塘条件与改造
(1)池塘条件:池塘要求环境安静,面积大小适宜,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用水标准。池塘水深2-2.5米,池底平坦,淤泥15厘米左右,进排水独立完善,各塘根据面积不同配备一台功率不同的投饵机和一台增氧机。
(2)池塘改造:设置防逃墙,防逃墙用70厘米高的水泥瓦搭设,20厘米埋在土里;搭建饲料台,用竹竿和网片做成甲鱼的饲料台,饲料台要斜着放在池埂边,大部分露出水面,便于放置饲料和甲鱼上台摄食;搭设晒背台,每口池塘放两个面积最小3平方米的竹排,供甲鱼晒背,竹排的大小可依据池塘面积和甲鱼的数量制作。
(3)池塘消毒:在1月上旬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修复好池埂,让池塘曝晒数日,于鱼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80-90公斤/亩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
2.苗种放养
于2月中旬放养鱼种,可投放规格0.3公斤/尾的翘嘴鲌鱼种370公斤;规格0.4公斤/尾的鲢鱼种55公斤;规格0.6公斤/尾的鳙鱼种27公斤;规格0.15公斤/尾的草鱼种25公斤;规格0.1公斤/尾的鳊、鲴鱼种28公斤。于4月上旬放养甲鱼苗种,可投放规格0.2公斤/只的甲鱼苗100只。鱼种和甲鱼苗在放养前均用4%-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3.饲料投喂与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翘嘴鲌饲料选用蛋白质含量为32%-38%的翘嘴鲌专用浮性膨化饲料,前期投喂粒径1-2毫米的饲料,中、后期投喂粒径3-4毫米的饲料。甲鱼饲料选用动物内脏、冰鲜鱼虾等动物性饲料。草、鳊鱼投喂菜叶、黑麦草等青饲料。
①翘嘴鲌的投喂:当水温上升至10℃以上时开始投喂,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开始每天投喂1次,时间为下午四点,日投喂量为鲌鱼体重1%;4月中旬水温升高至15℃以上时,每天投喂两次,时间为上午九点半和下午五点,日投喂量为2%-3%;以后随水温的升高和鱼体的增长,日投喂量逐渐增加为4%-5%;具体的投喂时间、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的吃食和生长情况适当进行调整,每次投喂时间为30-40分钟左右,以鱼吃八九成饱为宜。
②甲鱼的投喂:甲鱼主要采用生态养殖,除了摄食池塘中的天然小鱼小虾、螺蚌外,可投喂动物性饲料,如冰鲜鱼虾、动物内脏等,在投喂前需经过人工处理;每天投喂一次,时间为上午九点,投喂量依天气、水温等情况而定,以甲鱼八成饱为宜,到10月中下旬,水温降至15℃以下时,基本就停食。
③草、鳊鱼的投喂:草鱼、鳊鱼不投喂精饲料,以菜叶或黑麦草等优质牧草投喂,每天投喂一次,时间为上午九点,投喂量以傍晚前吃完为准。
4.水质调控
在水温15-20℃时,每半月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25厘米。当水温20-30℃时,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每月需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每30天左右用生石灰调节池塘水质一次。当水温30℃以上时,每3-5天需加水一次,每次20-30厘米,每15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2;每20天左右用光合细菌溶解液改良水质一次。经常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5.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细心观察天气、水温、水质及鱼种和甲鱼的吃食、活动、生长情况等,发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定期做好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测定,发现异常,及时解决;认真做好养殖记录。
(二)稻田养殖甲鱼
甲鱼的生活习性决定了非常适宜在稻田中养殖,现将稻田养殖甲鱼的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1.田块选择
养殖甲鱼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又偏离交通主干线,背风向阳,地势较平坦的田块。
2.田间工程建设
可在田块四周开挖宽2米、深1米的环沟,在沟中每隔10-20米搭设一投饵台,投饵台用木板制作,与水面平齐,一边略向上倾斜。食台四边要光滑,以便甲鱼上下活动而不划伤。在田埂四周架设防逃网,防逃网可用网目5厘米左右的铁丝网,网高60厘米,埋入土下10-15厘米。进排水口用网扎紧防逃。
3.水稻栽插及甲鱼投放
水稻种植应用机插秧或人工插秧,秧苗株距和行距比不养甲鱼的田块略大些。插秧时间为6月中旬,插秧15天后即可投放甲鱼。选择连续晴天投放甲鱼,当气温上升到28-30℃左右,可与甲鱼苗种场联系,进行甲鱼适温调节,投放甲鱼规格以每只八两到一斤为宜,这种规格的甲鱼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养殖密度为60-100只/亩。下塘前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泡2-3分钟消毒,消毒后直接投放入水沟中。
5.投喂管理
苗种投放后第二天便可投饵,将饵料投放在投饵台上,开始少投,吸引甲鱼前来摄食,每天投喂2次,上午8-9点,下午5-6点,投饵量为甲鱼总重2%-3%,每天观察甲鱼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投饵量,在制作饵料时可加入3%左右植物油,既可增强甲鱼的食欲,又可提高饵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6.防病治病
每天巡塘两次,观察甲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病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7.捕捞销售
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应及时捕捞销售,也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养二龄甲鱼,如养二龄甲鱼,要加深水位,让甲鱼能安全越冬。
(三)双季茭白田套养甲鱼
双季茭白田套养甲鱼模式中,茭白株行距较宽,既可为甲鱼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又有利于甲鱼避暑度夏;甲鱼喜食茭白田中的螺、水生昆虫、蝌蚪、小鱼、小虾、水蚯蚓等动物性饵料;同时,甲鱼的扰动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甲鱼的粪便又是茭白的优质有机肥料,极大增强了茭白植株的抗性,能有效防止茭白病虫害的发生,可大大提高茭白田的综合效益。现将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选择
因地制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具备流水或微流水条件更佳。利用现有的低洼地或水田改造,四周或二至三边挖沟,宽0.6-1.0米,深0.8-1.2米不等,种植和养殖面积比约为80∶20左右;其它地方水深保持在20-40厘米即可。每块田面积以便于茭白采收灵活掌握,同时预留好机械下田操作的路口。
2.配套设施
每个种养基地要设置好防逃设施,有条件的可安装监控设施,同时要配置100-200立方米的茭白冷藏保鲜库一处。
3.种养准备
3月份引进农茭一号开始育苗,以后每年可自留种选育;6月底至7月上旬栽种前3-5天应将苗割留至50厘米左右,便于操作;栽种密度为约1000棵/亩,移栽前先进行一次病害预防;套养甲鱼选择常温苗为好,规格以每只四至六两为宜,亩放养数量30-50只左右,投放时用0.5%食盐水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后让其自行爬入池中。甲鱼放养选择晴天投放,时间应据实际情况掌握,可于茭白苗移栽前投放。
4.日常管理
茭白田前期水位控制在20-30厘米以利于成活,返青分孽后可在10-20厘米。后期适当加深至30厘米左右,利于保持茭白品质和产量。甲鱼饲养水质透明度控制在20-30厘米,pH值保持在7.5-8.0左右。春季茭白6月收获后翻耕田块并带水沤田,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2吨(根据田块肥力增减);在栽种茭白后20-30天,每亩增施追肥尿素10公斤,复合肥15公斤;8月中下旬每亩施追肥尿素25公斤,复合肥30公斤。甲鱼不单独投喂,可适当补充部分小鱼虾。具体视天气、水温、水质等因素灵活掌握。
5.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茭白病虫害很少发生,少量出现的有纹枯病和螟虫、蚜虫等虫害,可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喷施预防。套养甲鱼主要是控制好水质,高温季节不定期用生石灰10公斤/亩泼洒预防。
(四)莲田套养甲鱼
利用莲田水面套养甲鱼,甲鱼吃莲田中的害虫,排泄粪便可作为白莲的肥料,甲鱼活动可搅动泥土,促进莲田肥料分解,有利于白莲根系生长,为白莲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甲鱼在仿野生环境中生长,养殖周期长,一般3-4年,甚至更长,生产的甲鱼具有野生甲鱼的优良品质,售价远高于温棚养殖的甲鱼,市场十分畅销,白莲品质也得到很大提升。因此,发展莲田套养甲鱼是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田综合效益,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莲田的选择和改造建设
可选择农田改造成莲田,也可以对现有莲田进行改造,总的要求:水源充足,土质保水力强,不受干旱和洪水威胁,常年供水稳定,无任何工业和生活污染,pH值在7-8之间,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同时交通便利,远离市区和交通主干道噪声小。田埂加高40厘米以上,加宽50厘米以上,莲田四周挖宽70厘米、深60厘米的沟,在对角分别设置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应当夯实筑牢,安装好拦鱼栅。重点要设好防逃设施,用塑料板或彩钢板等将莲田四周围住,在田埂上铺上细沙,提供给甲鱼正常晒背。
2.白莲的栽植
莲种可选择太空莲系列优良品种,如太空莲1号、2号、3号及36号,以太空莲36号为佳,此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稳定、产量高,每亩用种量70个左右饱满顶芽,3月中下旬栽植,栽植前施足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每亩施1000公斤左右。
3.甲鱼的放养
套养的甲鱼宜选择常温苗为好,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放养规格每只三两以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放养时间每年4-6月份,放养量每亩200只左右。投放时用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或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分钟后让其自行爬入莲田。甲鱼的放养宜选择晴天进行。放养前10天对田块进行消毒,每亩用生石灰60-70公斤消毒。
4.饲养管理
莲田套养甲鱼一般摄食莲田的害虫、小杂鱼虾、螺蛳、河蚌等天然饵料。在清明前投足鲜活螺蛳,让其繁殖的仔螺作为甲鱼天然饵料来源。安装诱虫灯,诱虫灯可以吸引蚊虫,并杀死蚊虫,被杀死的蚊虫掉落到水面,增加甲鱼的天然饵料,是莲田中甲鱼天然饵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减少白莲病虫害的发生,达到生态种养的目的。同时根据放养密度,可适当投喂小鱼虾、动物内脏、人工饲养的蚯蚓、福寿螺及饼类、南瓜等植物性饵料,人工投喂时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看天气、水温、水色、甲鱼活动和摄食情况来灵活掌握投喂量。
5.日常管理
①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巡塘一次,观察甲鱼和莲生长情况,观察甲鱼摄食情况,莲田水位根据白莲生长适时调节,下雨天及时排水。在白莲采摘过程中及时除去多余的叶子,以保持莲田通风采光。采用微流水养殖,经常注入新水,春秋半月注入新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新水一次。
②白莲病害的防治。甲鱼摄食莲田的害虫,大大减少莲田病虫害的发生,但万一发病须施农药时,施药前要清理四周沟,加高莲田水位。在施药时边进水边出水,以减少莲田水中的农药浓度。粉剂农药宜在早晨有露水时施用,水剂、乳剂农药宜在晴天露水干后或傍晚喷药,尽量喷在莲叶上,这样既可减少农药落入水中,提高防治效果,又可减轻对甲鱼的毒害。
③甲鱼病害防治。莲田套养甲鱼,甲鱼身体健壮,很少发生病虫害,但仍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水质调节,高温季节每月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2周用漂白粉进行食场消毒。万一甲鱼发病需要施药时,莲田缓慢放水让甲鱼集中在四周的沟中,便于施药治疗。
④越冬管理。甲鱼适宜生长温度20-30℃,当水温降至20℃左右,甲鱼的食欲与活动逐渐减弱,15℃左右时停止摄食,并开始冬眠。甲鱼冬眠前逐步提高水位,尽量避免水面结冰,冬眠结束后,及时调节水质,注入新水,增氧升温,投喂适口性好的饵料,恢复甲鱼的体质。
四、病害防治
(一)预防。首先种苗入池或过塘前应用食盐、高锰酸钾等配制的药水均匀喷洒进行体外消毒;池水定期用30-50毫克/升的生石灰消毒,工具用100毫克/升的强氯精浸洗消毒,饲料板也定期用10mg/L的强氯精消毒,喂料前可用池水冲洗干净。其次开始进行喂养时应投喂一定量的抗菌药,增加其抵抗力;高温期则以投喂清凉解毒、保肝护肝的中草药为主,如金银花、甘草、鱼腥草、大青叶等;后期则尽量减少用药以保证甲鱼无残留、食用安全;在高温快速生长季节,做好保肝护肝工作,防止脂肪肝的出现。此外,养殖户在进行疾病预防时买药要到有信誉好的经销点,质量有保证的厂家购买,严禁使用国家禁用渔药。
(二)治疗。治疗过程中由于水体大应以内服药为主,外用药为辅。而内服药则应掌握适时用药,对症下药,用足药量,确保治疗效果。
1.出血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发病甲鱼腹甲出现出血斑和出血点,背甲出现溃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同时发生咽喉内壁的严重出血和坏死,肠道、肾脏、肝脏也可能出现出血症状。
流行情况:该病一般在饲养密度较高的甲鱼池暴发,流行季节6-9月份。
防治方法:注意将病鳖隔离饲养,杜绝引进病鳖,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使用氟苯尼考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用药50毫克/公斤体重,连用5天。
2.鰓腺炎
病原:病毒引发,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鳖颈部明显肿大,口鼻出血,眼呈白浊状甚至失明。全身浮肿,但腹部无出血斑和出血点,腹中间泛白呈贫血状,严重时肠内大出血,肠道内充满瘀血。
流行情况: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主要发生在稚、幼鳖生长期,2龄以上的甲鱼较少发病。流行季节为6-9月份。
防治方法:把好苗种质量关,杜绝疫病传染源;将病鳖取出隔离,对池水底沙及饲养工具、食具等用200毫克/升的漂白粉消毒,同时用氟苯尼考粉拌料投喂10毫克/公斤体重,连用4-5天。
3.纤毛虫病
病原:固着类纤毛虫。
症状:病鳖摄食率降低,四肢、甲壳、颈部等处出现一簇簇棉絮状物,当水质呈绿色时,虫体也会被染成绿色。
流行情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尤以温室高密度养殖更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20-30分钟,或用2%-3%食盐水10-20分钟,也有较好效果。
4.腐皮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等。
症状:病鳖在四肢、颈部、尾部或甲壳边缘患处发生糜烂,皮肤组织变白或变黄,患病部位产生溃疡。四肢溃烂时,爪也会脱落,骨骼外露;颈部受害时,肌肉外露。
图3-10-5甲鱼腐皮病流行情况:因为甲鱼在池内互相撕咬受伤后,感染细菌所致。水温20℃以上就可流行,温度越高,养殖密度越大,该病发生率越高。
防治方法:首先注意池水清洁,防止相互撕咬,在饲养过程中尽量减少捕捞和干池等操作;发现甲鱼发病应及时隔离养殖,用30毫克/升二氧化氯浸浴5-10分钟;每隔5-7天用1-15毫克/升漂白粉遍洒,反复三四次。
5.甲鱼白底板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
症状:发病初期,甲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腹甲、口腔略呈苍白色,活动迟缓,但摄食量明显下降。发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状为腹甲、口腔呈苍白色,无一丝血色,剖检病鱼不流一滴血,肝脏呈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肿大、硬结,胰脏大多糜烂,肠呈贫血状,肠内有凝固的血块,有些病鱼腹腔有积水。
流行情况: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在5-8月,主要危害3两以上规格的个体。
防治方法:选用优质甲鱼苗种;严格进行消毒;细心操作,以免机械损伤;定期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选用营养均衡、新鲜度好的甲鱼配合饲料;均衡投喂,防止爆增投喂。全池泼洒大黄0.75-1.5公斤/亩·米和硫酸铜0.5公斤/亩·米;全池泼洒五倍子350-750克/亩·米。内服可选择国标抗生素,适量结合多维、免疫多糖及凉血止血补血的中草药用于拌饵投喂。
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殷明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