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

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就是在池塘养殖中,收获鱼产品时,其产量约80%是由一种摄食全价配合颗粒饲料的、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的鱼类组成,而其余20%的产量则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的鱼类,如滤食性鱼类(有利于净化水质)和肉食性鱼类(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及其他竞争对象)所组成。这种池塘混养模式,我们称之为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是我省池塘养殖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

80∶20池塘养鱼生产技术在实践中,可以用于从鱼苗养殖到鱼种,也可以用于从鱼种养至可上市的食用鱼。任何一种能够吃全价配合颗粒饲料的池塘养殖鱼类都可以作为占80%产量的主养鱼,如草鱼、鳊鱼、鲫鱼(喜头鱼)、斑点叉尾、黄颡鱼等。20%产量的搭配鱼类,如花鲢、白鲢、鳜鱼等。花鲢、白鲢等虑食性鱼类主要用于控制池塘中浮游生物,清洁水体;鳜鱼、鱤鱼等凶猛性鱼类主要用于控制池塘中的野杂鱼。

一、池塘标准

池塘是养殖鱼类栖息、生长、繁殖的环境,许多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池塘水环境作用于鱼类,池塘建设标准高低及池塘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产量的高低和鱼的品质。

1.池塘位置选择

首先必须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供电方便的地方,同时还必须考虑周边无污染源。这样既有利于进、排水,也有利于鱼种、饲料、肥料、成鱼的运输和销售。

2.水源和水质

池塘应有良好的水源条件,建设鱼池最好选择在靠近河边或湖边的地方,必须选择无污染的河水,湖水作为水源。水质要求应符合养殖用水标准。

3.池塘面积及深度

用于鱼苗培育的池塘,面积可以小一些,以1-3亩为宜,水深1-1.5米;

用于鱼种饲养的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1.5-2米;

用于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应较大,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2-2.5米。

4.土质及池塘形状

池塘土质以壤土最好,沙质壤土和粘土次之,沙质土最差。粘质土池容易板结,通气性差;沙质土池渗水性大,不易保水保肥,且容易坍塌。

建设鱼池的形状一般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鱼池为最好,长宽比为5:3。建设养殖池塘必须建成深池大埂。池埂坡比为1:2.5或1:3。池埂面宽3米左右,池埂底宽8-10米,池埂夯实确保不漏水,进排水均设计在池埂边缘,采用U形渠为佳。

5.“三通”

建设养殖池塘必须做到进、排水设施、供电线路和交通的“三通”。

二、清塘消毒

冬季或早春排水、清污,白天让阳光曝晒一星期左右。同时清除池边滩脚上的杂草,以减少水生昆虫等产卵场所。每亩用生石灰50-60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清塘后7-8天即可放鱼;也可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公斤左右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20克/立方米消毒。

三、鱼种的选择及放养

选择体格健壮、无病、规格整齐的大规格鱼钟,通常在春节前后放养,最晚应在水温6℃左右时放养完毕。放养鱼种应选择在晴天进行,以免冻伤鱼种。放养模式见表4-1-1。

以上分别是主养鲫鱼、主养团头鲂、主养草鱼、主养斑点叉尾鮰等四种,搭配品种为鲢、鳙的80:20模式的放养和预收的情况,供养殖户参考。

四、饵料投喂

1.饵料要求

主养鱼类对饵料的需要较高,要保证饵料的质量。

原料粉碎后应能通过60目以上的筛孔,并妥善地予以熟化,以提高消化率和吸收率,但不能破坏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含过多水分;无有害微生物及污染物;充分的均匀混合。

2.投喂技术

(1)投喂方式

第一种是人工投喂硬颗粒饲料,通常采用驯化投法,即在投喂前用敲声响给鱼以吃食的信号,然后投喂适口的颗粒饲料,使鱼形成听到敲响就有食物的条件反射。投喂方法是在投喂点一把一把地将饲料投喂给鱼群,每次投喂30-40分钟。

第二种是人工投喂膨化浮性饲料,其方法是将每次投喂的饲料一次性投入饲料台中。

第三种是用投饲机定点投喂饲料。

(2)投饵次数

①鲫鱼、团头鲂、草鱼等的投饵次数。

水温15℃,每两天一次;

水温16-19℃,每天一次;

水温20-23℃,每天1-2次;

水温24-29℃,每天2次以上,若鱼体小于100克时,应每天最少三次;

水温30-32℃,每日投1-2次;

水温33℃,只有观察到鱼摄食才投喂。

②斑点叉尾鮰的投喂次数。

水温15℃,每日投1次;

水温16-19℃,每日投1-2次;

水温20-23℃,每日投2-3次;

水温24-29℃,每日投3-4次;

水温30-32℃,每日投1-2次;

水温33℃,每日投1次。

3.投饵的原则

早开食,晚停食。定时、定质、定量、定位。主养鲤鱼、草鱼的池

塘,每天最后一次投喂量,不可过多,时间不宜过晚。每次投喂时,投喂量和节奏应为:少慢-多快-少慢。就是每次刚开始投喂时,鱼群小,要小把抓,慢撒料;等鱼群大,抢食强时,要大把抓,快撒料;鱼类快吃饱、部分鱼开始游走,鱼群缩小,这时要小把抓,慢撒料;当绝大部分鱼游走,鱼即吃到八、九成饱,就可停喂。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监测与管理

定期测定水质,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2.合理使用增氧机

池塘必须配备增氧机,并合理使用。4月中旬开始,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6-9月每天后半夜开机至黎明。合理开增氧机,能预防浮头,防止泛糖,有利于防病治病,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

3.定期排灌水

要定期排放池塘内的老水,加注新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4-1/3。每年的六、七、八、九四个月中,每半个月用生石灰或含氯制剂或碘制剂,按规定用量全池泼洒,进行消毒预防。同时,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维生素C、保肝护肝药物等进行投喂,预防疾病的发生。月每亩 (按1米水深计)施用生石灰20公斤。

六、病害防治

详见水产养殖基本知识部分——点击这里即可查看


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殷明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