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段”网箱养鳝模式是一种新的网箱养鳝模式。即当年投放的鳝种,饲养至次年底出售。与一年养鳝模式黄鳝生长时间仅仅3-4个月相比,“两年段”网箱养鳝模式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整整一年的养殖时间,大大延长了黄鳝的生长时间, 提高了成鳝的规格, 提升了黄鳝的品质和价值。
一、网箱养殖池塘的选择
网箱养鳝的池塘应选择地势稍高,背风向阳,周边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无旱涝灾害、水位相对稳定,底部平坦,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一般以东西走向、水深1.5米以上的标准鱼池为好。
二、网箱制作与安装
网箱使用3×2或3×4的聚氯乙烯无结网片(非再生料)缝制,网箱规格为3米×2米×1.5米(或1.0米)、2米×2米×1.5米(或1.0米)。网箱设置密度为总水面的30-40%,网箱入水深度50~80厘米,出水高度不低于50厘米;网箱固定采用木桩与铁丝,也可使用竹竿,上纲绷紧,下纲松弛。放种前7—10天,网箱下水浸泡,使其附着藻类,避免鳝鱼入箱时摩擦受伤。网箱内要移植水花生、牛草等水草,其覆盖面积达网箱总面积的90%左右。水草应先在池塘中暂养3-5天后再移入网箱。
三、清塘消毒
网箱安装好后,在放种前的10-15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彻底杀灭池塘中的有害生物,调节池塘水质。生石灰用量:干法清塘75~100公斤/亩;带水清塘150~200公斤/亩;水草进箱前用2~3%食盐或10ppm漂白粉对水草进行浸泡消毒。
四、鳝种选择
鳝种必须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深黄大斑鳝和浅黄细斑鳝,收购野生鳝种必须在气温稳定的时间操作,避开天气突变情况,以免因为气温的剧烈变化引起黄鳝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最好是6-7月份。
五、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在40--50尾/平方米。若有不足,在年底或第二年3~4月份,选择晴好天气,根据各箱鳝鱼规格及成活情况,对箱内鳝种规格和密度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视黄鳝生长情况,可在次年的4月中旬选择晴天 (至少晴5天以上)分箱,由小网箱分到大网箱,大小分开,规格整齐,投放数量为1.5公斤/平方米,4天以后开始投喂。
同一网箱,要求鳝种规格一致,个体差异小于10克,并且一次放足。
六、搞好驯食与投喂
1.开口驯化。饲料组成以鲜鱼为主,添加9-10%的虾类、螺肉或蚯蚓等;饲料形态为糜状。投喂方法与投喂量:鳝种放养后,3天内不投喂任何饲料,第四天下午5-6点开始喂食。每个网箱设1个投喂点,饲料放于水面水草上,投喂量为鳝种体重的1%。第五天开始,对摄食完全的网箱,按鳝种体重的1%增加投喂量。当鳝种摄食量达到其体重的6%时,本阶段开口摄食驯化工作即告完成。这个过程一般10天。
2.转食驯化。开口驯化成功后,在动物性鲜饵料中加入5--10%的配合饲料,待黄鳝适应并完全摄食后,再日递增配合饲料15--20%(动物性饲料每减少1.0公斤,配合饲料添加0.2公斤代替),直到符合两种饲料 (动物饲料和配合饲料)事先确定的配比为止。
3.投喂量。摄食驯化成功后,即进入正常的饲养管理阶段。日投饵率:鲜饵7--10%,或配合饲料1--3%,1次/天。具体日投喂量要视气温、水温、水质、剩饵、摄食速度等情况灵活掌握。
七、水质管理
改造养殖环境,重点调节好池塘水质,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水温达到33℃,黄鳝摄食量下降,34℃时就会停止摄食,35℃以上开始死亡。因此,当池水达到33℃时,要定期加注新水,抽取低温清水注入池中,以调节池水温度,使池水保持水质清新,避免高温带来的不利因素。
八、加强越冬管理
一是不要随便进行翻箱、分箱操作,以免惊动黄鳝越冬休眠或冻伤、擦伤而感染疾病;二是保证水位深度,加厚箱内水草;三是防偷盗和鼠害,冬天野外食物缺乏,老鼠特别喜欢蹿到网箱内捕食鳝鱼;四是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以免鳝鱼逃逸。
九、次年提早开食
第二年3月中上旬,当水温达到15℃时,开始投喂箱内鳝鱼。第二年无需进行摄食驯化,可直接投喂配合饲料,但考虑到鳝鱼刚刚渡过冬天,体质虚弱,开始投喂时,可部分或全部投喂鳝鱼喜食的动物性鲜饵料,以利于诱导鳝鱼尽快开口摄食,恢复体质。进入正常的饲养后,按上年饲料投喂。但是一定要适当控制投饲量,最高的投饲量不得超过10%。
十、做好疾病预防
一是要注意改善池塘和网箱的水体环境;二是投喂饲料要适口;三是在7--9月份,每15--20天要使用生石灰和消毒剂交替对池塘和网箱进行一次消毒,同时每半个月投喂一次药饵。
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殷明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