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病害研究室简介

一、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资质

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是随着长江所的建立而诞生的,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过几代鱼病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建成了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鱼类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等,特别是近年在“国家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长江流域水生动物疫病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了包括HITACHI H-7650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在内的仪器设备40多台套,实验室面积约1000平方米,初步建成了开展水生动物细胞培养、病原生物分离鉴定、疫病诊断、新技术疫苗研制、抗病毒药物筛选等研究的高水平科研平台。2020年刚建成验收的农业农村部水生动物防疫综合实验室,实验室新建面积2000M2,其中新建P2实验室面积约200M2,包括病毒操作室、病毒疫苗制备室、细菌操作室、细菌疫苗操作室、显微镜室等。农业农村部水生动物防疫综合实验室已购置包括超高分辨率冷场发生扫描电镜、超高分辨率液质联用仪、高通量基因分析仪、单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多功能精准分选与分析流式细胞仪、微滴式数字PCR仪、生物安全II级生物安全柜等先进仪器设备35台/套。农业农村部水生动物防疫综合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为:建成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开展水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学、诊断技术、疫苗研制及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专业性综合实验室,为我国水产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一个开放的国际标准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平台。

二、 在病毒领域的主要工作

几十年来,鱼类病害研究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农业部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近二十年来,鱼类病害研究实验室在草鱼出血病、鲤鱼病毒病、鲢出血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病害、大鲵病害、鲟鱼病害、中华鳖病害以及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等的流行病学、疫病诊断、病原检测、药物防控、疫苗制备与免疫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1990年,“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研究”获得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草鱼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大规模生产工艺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中华鳖主要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斑点叉尾鮰肾脏组织细胞系建立与呼肠孤病毒分离鉴定”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鲫鱼脑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鲤疱疹病毒Ⅱ型的分离鉴定”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9年,“大鲵主要病害病原学与防治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十余年来,鱼类病害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58篇(SCI论文58),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10余本。近年,鱼类病害研究室在草鱼出血病口服疫苗研制、草鱼定向抗病毒育种技术、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生物安保体系建设、大鲵虹彩病毒分离鉴定与疫苗制备、斑点叉尾鮰出血病呼肠孤病毒分离鉴定、鲤鱼病毒病诊断与病原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逐步形成了以鱼类细胞培养、细胞资源收集保藏以及水生动物病毒病原分离培养检测鉴定为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此外,鱼类病害研究室还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培训、专题讲座与应急技术服务工作,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刘昭恒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