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憨”模式经受住高温考验 高低温快速切换须防病害

“近期高低温切换较快,要减少鱼类应激反应,加强病害防治。”8月30日,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专家来到蔡甸区周渔生态农业综合种养基地,指导养殖户科学生产。

该基地有水面近千亩,是全省11个“稻虾憨”模式示范点之一。去年开始,基地推广“稻虾憨”新型生态种养技术模式,将“土憨巴”(学名沙塘鳢)与小龙虾在稻田一起养,形成“一季虾、一季稻、一季土憨巴”的“一水三收”新模式。

入夏以来,武汉地区持续高温,“稻虾憨”模式经历考验,凸显优势。周渔生态农业综合种养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水稻丰收在望,在稻荫的遮蔽下,水产避免了高温直射的伤害,沙塘鳢长势喜人,规格在七钱以上小龙虾占七成以上。

据了解,8月9日以来,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科技服务团队分赴江夏、新洲、蔡甸、东西湖等区养鱼基地,开展现场旱情调研和技术服务指导,重点针对水质调控、投喂管理、用电安全、鱼病防控、夜间巡塘等进行一对一服务,总共服务30余人次。

水产专家艾桃山提醒,近期高低温切换较快,水产养殖户要坚持早中晚巡塘,科学调节养殖水环境,早晚喂食及时起捕,适时做好水体消毒、水质底质改良、药物拌饲内服等预防工作,避免因鱼类应激反应过大造成损失。


来源:  长江日报

编辑:李金霞

编审: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