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市石龙镇拓宽“稻”路,探索京山桥米“数字化”新模式

2月23日上午,京山桥米数字化农业基地项目在京山市石龙镇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湖北国宝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京山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龙镇一直是京山桥米的优质产区,开展现代化规模化的桥米种养和繁育已超过10年。”石龙镇党委副书记姜振介绍到。石龙镇地处中国农谷核心区,国土面积3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超过10万亩,北接京山桥米原产地孙桥镇,南邻屈家岭管理区,那里诞生了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粳稻谷壳和生产工具,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也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

该项目将在石龙镇建设2000亩京山桥米数字化农业基地,其中原种基地200亩、展示基地300亩、良种繁育基地1500亩;种植“洋西早”“鉴真二号”“鄂中五号”等全品类京山桥米,打造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成为传统粮食产业与现代农业科技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发展中心。开展引水、塘堰、沟渠、田间道路等改造,通过天、空、地、人、农机等信息来源全覆盖,搭建田间物联网系统,实现环境、作物、生产信息智能化采集,建立大数据平台,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用数字化技术为农业现代化赋能,就像给每一株水稻配备了智能管家。”湖北国宝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铭介绍到,“农户可以在终端实时接收到农事服务信息,实现数据联动,系统根据收集到的农业数据,自主分析决策,生成作业指导方案,远程控制各个功能中心,达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无人化,节省人力的同时,保持作物生长时刻处于最佳状态,实现水稻品质最优化、产量最大化。”

站在农谷大道边,满眼都是热闹红火的春耕景象。该镇相关负责人满怀憧憬地表示,石龙镇将紧紧围绕“一袋米”产业示范工程建设,按照基地建设绿色化、稻米加工精细化、要素配置集成化、主体培育融合化和品牌建设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为京山桥米数字化农业基地建设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京山桥米良种繁育面积,打造京山桥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把主产区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镇,为更好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石龙贡献。


来源:荆门新闻网通讯员 魏明华 胡莎

编辑:邵一玲

主编:谢珊

编审:刘友智 罗辉

监制:田国英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