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又高效,“圈养鱼”风行17个省市

最近,首届“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产业发展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来自全国13个省份的22个农业部门、7家科研院所、70多家水产企业、100多个圈养基地的近300名代表就“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产业发展、技术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自2018年推广以来,“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模式已在全国17个省市建设示范基地130余家,搭建圈养桶2742个,发展工厂化养殖面积3.44万平方米,年产各类优质、安全的“圈养鱼”400多万斤,新增渔业产值7000多万元。

大会现场,众多养殖户纷纷提出实际养殖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寻求解决方法,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针对养殖户提出的“如何在高温期提高圈养桶溶氧量”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何绪刚立即开出处方:“利用气液混合泵将制氧机产生的纯氧制成高溶氧水体补充到圈养桶内,确保33℃以上水温时桶内溶氧维持在每升4-6毫克。”针对部分养殖户反映的养殖过程中较多出现车轮虫、小瓜虫、烂身病等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袁军法建议养殖户先检测鱼体,查出具体病因再进行精准的治疗。他提醒,出现病害时养殖户不能盲目用药,一定要对症下药,防止致病生物出现耐药性。在水产养殖中,适当养殖水草可为鱼类提供优质的饵料和栖息隐蔽场所,还能吸收和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提升水体质量,促进鱼类健康生长,但过多的水草也可能影响鱼的存活,同时为养殖管理提升难度。如何选择合适水草品种,日常如何管理?为此,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侯杰向养殖户们支招:“种植密刺苦草,每年春季对过密的水草进行收割。”

此外,与会专家还分别就圈养模式发展概况、圈养系统的养殖设施与装备研究进展、标准化工作进展、圈养密度与生长速度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进一步提升参会人员对“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模式的认识。

会中,来自湖北、江西等省的水产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还分享了“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实践经验,为产业的推广提供更多可借鉴模式。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李丽

编辑:李金霞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