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生动物 推动生态安全 院士专家在汉共探新方法新技术

3月17到3月18号,由湖北省动物学会及武汉市动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共同承办的“水生动物保护与生态安全峰会”在武汉举办。

会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在题目为《长江江豚保护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报告中介绍,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现有种群数量约为1249头,和2017年的科考结果(1012头)相比,增加了20%以上,种群数量出现历史性回升。随着长江保护法和十年禁渔的实施,长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鱼类的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长江江豚的有了更充足的食物,这是其种群数量得以止跌回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在题目为《鱼类良种良养良销》的报告中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应避免养殖场所水泥过度硬化,保留土中微生物等,建立大水面、大环保、大产出的理念,加强有规模水面集中(成千上万亩)的生态养殖基地建设,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会上,众多水生生物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做了精彩报告,共同探讨水生动物保护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进展,共同研究水生态系统的安全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湖北广电垄上频道记者 王知今 

编辑:李金霞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