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智能投喂精准管控技术

(一)技术概况

我国水产养殖约80%的产量依赖于饵料投喂,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左右。传统水产养殖的粗放投喂方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效益,还增加了水体环境负荷,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水产养殖智能投喂精准管控技术基于生物能量学原理、养殖大数据和鱼类生长规律构建的投喂管控系统,通过独有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摄食行为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可视化系统及饲料投喂机,可实现从放苗到上市的自动化投料及智能化生产管控,有效解决养殖投喂不精准、劳动力消耗大、饲料浪费等关键问题。

(二)技术要点

1.养殖设施。架设增氧机、投饵机、水质监测装置、摄食感应装置、手机或电脑等。

2.信息录入。在系统后台录入饲料基本营养组成、鱼种放养规格、预期上市规格等信息,用于系统智能计算每日投饵量、预计上市日期等信息。

3.适宜养殖品种。加州鲈、尖吻鲈、草鱼、团头鲂、鲫等吃食性鱼类。

4.饵料监测。养殖期间饵料投喂量由系统智能决策并实施、但需要养殖人员监测料仓饵料剩余量,及时补充上料。

5.水质管理。利用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状况,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等,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手机APP或电脑端应用软件,并提醒养殖户根据水温和溶解氧水平调控增氧机开关及开展相关养殖管理。

6.增氧机管理。根据水质监测设备智能监测溶氧状况,若低于设定阈值自动开启增氧机。

7.定期采样。养殖期每半个月采样一次,用于观察主养鱼类生长状况,并录入系统修正投喂量。

8.设备检修。养殖期每周检查一次水质传感器溶解氧探头的清洁程度,防止自洁装置故障导致数据不准确。其余设备故障可通过系统自动发送的邮件进行监管。

9.停电应急处理。若出现停电,应及时开启备用电源以防止投喂不及时,还可根据系统指示投喂量进行手动投喂,并关注溶氧状况。

(三)适用对象及示范点

适用于省域内所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池塘、网箱、陆基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等养殖场所。计划选择武汉市黄陂区、公安县作为技术推广示范点,并适时在武汉市黄陂区举办现场推广会。

(四)效益分析

通过应用该技术,养殖吃食性鱼类(如大口黑鲈、草鱼、鲫鱼等)饵料系数降低约10%-15%,存活率提升3%-5%,经济效益提高10%-15%以上,减少氮磷排放约10%,增加养殖效益500-1800元/吨鱼。

(五)牵头人及技术团队

1.工作专班牵头人:吕金龙

所属单位: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联系方式:027-88876136

2.技术支撑团队

单位名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联系人:王春芳  

联系电话:18971489832

单位名称: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联系人:沙宗尧

联系电话:15802758601

单位名称: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王勋伟、胡振、杨兰松、陈思琪

联系电话:15007177331、18802702233、18986024400、15827225980


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李金霞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