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沟化稻田虾-稻轮作技术

(一)技术概况

无沟化稻田虾-稻轮作技术是在不挤占基本农田水稻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利用稻田闲田期养殖一季大规格小龙虾。该技术202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相较于传统模式,该技术无需在稻田中开挖鱼沟、鱼凼,田间基础建设工程量小,管理周期短,既能增加养殖收入,还能改善稻田墒情,提升地力,同时,可有效控制小龙虾苗种投放数量,提高小龙虾养成规格和品质,实现“一田两用,虾稻双收”。

(二)技术要点

1.稻田条件。以5-20亩一个单元为宜。要求地势平坦,土质以壤土为好,田埂宽度不小于1米且结实不漏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给排水系统完善。

2.田埂建设。刨开耕作层0.30米泥土,取耕作层以下泥土0.15-0.2米,加宽、加高田埂,埂高1.0米,底宽1.3米,面宽1米,坡比1: 0.25左右。逐层打紧夯实,做到堤埂坚实、不渗漏,再将刨开的耕作层泥土回填整平复垦。田埂用40目塑料网布进行护坡。

3.防逃围栏。用厚塑料薄膜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防逃墙应埋入地下0.1-0.2 米,高出地面0.4 -0.5 米,四角转弯处成弧形。

4.水草种植。种草时间为2月中旬。 稻田改造完,种草前加水0.15-0.2米 ,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10天后在田面上种植伊乐藻。伊乐藻以每穴10株为宜,每穴间距8×8米,均匀分布。视草生长情况添加尿素或复合肥,并慢慢提高水位,水深加至0.3米。

5.幼虾投放。

(1)幼虾来源:选择本地或周边地区的小龙虾幼虾,运距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

(2)幼虾投放:3月中旬至4月上旬投放幼虾,投放幼虾水温以20℃以下为宜,一次放足。投放规格3-5厘米的幼虾5000-6000只/亩。选择适宜天气投放,投放前1-2小时,对虾池全池泼洒抗应激药物和增氧剂;投苗时均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水中。

(3)幼虾运输:一般采用保湿运输。

6.小龙虾养殖管理

(1)饲喂:水温低于12℃时可少量投喂,水温达到12℃以上时增加投喂量,日投饵量以稻田虾总重的1%为宜;5月中旬后宜强化投饵,日投饵量为稻田虾总重的2%-6%;饲料宜均匀投在田面上和无草区。

(2)水位控制:2月中旬上水,水位控制在田面上30厘米(方便种草),种草后水位控制在0.5米。放苗后,气温28℃以下保持田面水位 0.6米,气温超过30℃时,水位加深至0.8米,透明度控制在25-35厘米。

(3)病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发生病害时,治疗使用药物应执行NY 5071中相关规定。

7.成虾捕捞。幼虾养殖30天后开始捕捞,6月中旬结束。采用地笼捕捞,地笼网眼规格宜为2.5-3.0厘米,每亩3-5个地笼。捕大留小,用5寸的鱼筛筛去小规格虾,当每个地笼每天的起虾重量连续三天少于0.5斤时,排干田水,浅沟集虾,手工捕捉。 

8.水稻种植管理。选择生育期短、叶片张开角度小、耐肥性强、株型适中、抗倒伏、抗病力强、产量较高的紧穗型晚稻品种。7月上旬插秧,10月底至11月上旬收割。边行密植保证水稻栽插穴数不少于1.1 万穴/亩。采用两次晒田技术,第一次晒田时间为水稻封行后,大约插秧后40-45天,轻晒5天;第一次晒田5天后即可进行第二次晒田,约3-5天。根据水稻长势进行合理追肥,采用太阳能诱虫灯杀灭害虫以减少杀虫剂使用量。收割稻谷时留茬40厘米左右,并将田面散落的稻草还田,可分别集中成若干小草堆。

(三)适用对象及示范点

适用于省内所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壤土的稻田。计划选择潜江市、蕲春县、洪湖市作为技术推广示范点,并适时在蕲春县、洪湖市举办现场推广会。

(四)效益分析

亩产大规格小龙虾120-150公斤、水稻500-600公斤。每亩小龙虾产值约4000元,利润约2500元。

(五)牵头人及技术团队

1.工作专班牵头人:吕金龙

所属单位: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联系方式:027-88876136

2.技术支撑团队

单位名称: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李杰、温周瑞、韩育章、石义元、姬娅婵、

张扬

联系电话:13397158668、18086422095、18062601728、13871434345、15727067156、13871068508

单位名称: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联系人:张堂林

联系电话:18986247153

单位名称:蕲春县水产事业发展中心

联系人:张保发、曹胜欢

联系电话:13635899818、13871956271       

单位名称:洪湖市水产发展中心

联系人:邓志松、黎闽

联系电话:13886562997、15027108887


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李金霞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