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方陇村的50多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田一片金黄,重重稻浪,丰收在望,田间,蛙鸣、鱼跃、鸭嬉戏,热闹非凡。
方陇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田“今年比去年收入更可观,通过示范种植,去年亩产综合收入就达到一万块钱左右,现在鱼、鸭和稻谷都长得好,预计能达到一万五千块钱左右。” 贵州省小家农品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刘明良说,这种种植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长期传统种植水稻难以产生效益的窘境。稻田里分时段放养的鱼、鸭、鳝、螺等水产和水禽,不仅能提高稻田利用率和产出率,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出产的水稻、水产、水禽品质更高,价格更好。
方陇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田“这个模式强调良种、良养、良销。我们提供好的优良品种,在养殖模式、配比方面,进行指导,在销售方面,我们也通过企业平台,把这种优质的鱼,能够卖到优质的价格,进一步提高它的经济效益,达到鱼米满仓的效果。”刘明良说。
示范田里的麻鸭据了解,方陇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参与其中,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示范,方陇村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并辐射到了周边村寨。
成熟的水稻“我们有73户的脱贫户全部参与进来,一方面得到产业分红,二来在这里劳动就业,得到务工收入的同时也学到了技术。今年掌握技术的部分村民都自己发展起来了。”剑河县革东镇方陇村党支部书记刘垒说。近年来,剑河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水稻“双+”种养模式,做足粮食提质增效功课,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23年,剑河县共计投入资金662.05万元,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面积8278亩。
来源:央广网
编辑:李金霞
主编:纪晶
编审:何聆溪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