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亩产达7000斤!90后鳜鱼养殖“高产户”凭借三点“秘诀”带动共奔富裕路

小雪已过,广东的天气早晚微凉,加上天黑得早,下午5点左右,文哥就开始与兄弟们拌料,准时在黄昏时期,人工将饲料缓慢地撒进塘里,供鳜鱼食用。

在肇庆的鳜鱼养殖圈内,文哥以养殖成功率高、产量高以及料比可控等养殖优点,成为周边养殖户学习的榜样。

一、成功率高——“以身入局”,稳中求胜

文哥19岁就开始养鱼,至今已有14年养殖经验,在2018年之前,他主要养殖的是四大家鱼。然而,随着市场环境需求的变化,他开始转向养殖鳜鱼,“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就让自己适应这个世界。”谈话间,文哥无不透露着其随性、阔达的性格。现如今,他经营着70多亩的鳜鱼养殖场、包括40多亩的鱼塘、30多亩的蓄水池。

在水质管理方面,文哥也有着独到的方法。养殖场里的30多亩蓄水池,就是文哥的“秘诀”。他认为,良好的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基础,只有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才能确鳜鱼保健康成长。因此,文哥坚持定期换水、消毒。

为了提高养殖成功率,文哥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从鱼塘的准备、种苗的放养、饲料的投喂,到日常的管理和疾病的防控,他都亲力亲为,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等到鱼苗渡过了应激期,文哥才开始将投喂工作分发给合伙的兄弟姐妹。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文哥深知,种苗关乎整塘鱼养殖成功与否。因此,文哥一直秉持“科学养殖、稳中求胜”的原则,自己从不驯苗,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控上。今年以来,文哥成功养殖出七塘头批鱼,成功率远超平均水平。连续三年鳜鱼养殖持续成功,在鳜鱼养殖圈内实属难得。

更难得的是,文哥不仅自己致富,还“以身入局”,带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共奔富裕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民的智慧与担当。“一个人强大不厉害,一个家族强大才最厉害。”在文哥的带动下,周边的亲戚朋友们的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也显著提升。

二、亩产量高——聚焦头批鱼,最高达7000多斤

近年来,鳜鱼养殖成本的不断上升,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饲料、种苗、水质管理等方面的成本都在不断增加,导致养殖效益下降,但文哥却能稳中获胜。

整理数据显示,他养殖的鱼塘中,最高的塘口亩产达7000多斤,平均亩产也达到了6000斤以上。这一产量在鳜鱼养殖圈内实属罕见,也让文哥成为了众多养殖户眼中的“高产户”。

文哥知道,成为“高产户”并非易事。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注重每一个细节,包括市场信息、行情认知。

“文哥一般不会出现在自己鱼塘的出鱼现场,别人的鱼塘出鱼的时候,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了。”通威特水料配方师李俊笑称,文哥除了经常与他沟通塘口管理和疾病防控事项,还会关注行业动态,进行交流和总结,获取信息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养殖策略和方向。

鳜鱼的正常养殖周期为4-6个月,随着养殖时间加长,养殖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倒推投苗时间,把控鱼的产量。”文哥表示,何时放苗、何时卖鱼以及卖完后什么时再放苗都要提前规划。相对而言,头批鱼的行情更有保障,因此投苗也相对较多。

“如果市场需求良好,价格一直上涨,那么养殖10个月都没有问题。”养殖成功后,文哥则时刻观察市场行情变化,价高则出售,才能获取利润。

三、料比可控——最低1.02,确保节本增效

“背肉厚度和健康度有优势……”在饲料投喂方面,文哥非常注重饲料的品质和投喂方式,他表示,选择优质的饲料品牌,能确保鳜鱼获得充足的营养。

因此,他定期对鳜鱼进行称重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与通威营养师、服务人员进行沟通,并对养殖提供建议。也正是因为通威这种服务,给了他养殖提供信心和保障。

同时,文哥也会根据塘口鳜鱼的生长状况、天气变化,灵活调整投喂时间与投喂量,保证鳜鱼健康成长,避免投喂过程中产生饲料浪费的情况。

2023年7月,在机缘巧合下,文哥与通威饲料结缘,并经过多次试验和比较后,最终选择了通威的饲料,并一直使用,直到今年七塘头批鱼的养殖成功。

他认为,通威的饲料质量稳定、营养均衡,符合自己的养殖需求。其中,近七塘头批鱼的出鱼数据显示,料比可控,达1.02。这一成绩在鳜鱼养殖圈内实属难得,同时也让他成为了众多养殖户眼中的“节本增效”高手。

当天结束采访时,也是文哥结束塘口投喂之时。夜幕降临,鱼塘边的灯火也亮了起来,文哥走在塘边的小路上,灯光洒落在他的肩膀上,如同他规划的养殖道路,闪闪发亮。


来源 | 农财宝典 大国渔业公众号

编辑 | 吴霜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