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聚焦品牌振兴 打造富民产业 全力推动武昌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昌鱼是受到毛泽东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一条鱼,是全国最知名的一条鱼,是推动群众增收的一条鱼。

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昌鱼品牌建设:

截至目前,武昌鱼全产业链产值约50亿元,带动1.5万户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户均增收1.1万元。

01  优化品牌形象,制定产业标准

根据武昌鱼品牌理念、目标受众及市场定位,重新设计品牌标识,商标图片形象为一条鲜活武昌鱼,文字形象为毛体“武昌鱼”,全社会征集宣传标语,提升品牌辨识度。系统梳理武昌鱼产业标准,形成涵盖武昌鱼育种养殖标准、品质与检验标准、加工与包装标准、销售与物流标准、品牌建设与宣传标准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明确授权许可评价体系和退出机制,保留有实力、有意愿、有前景的市场主体,推动武昌鱼品牌做大做强。

02  强化科技创新,夯实品质根基

引进海大集团进行武昌鱼新品种培育,武昌鱼“华海1号”品种连续三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品种。推进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企业化改制,联合市昌达集团、华中农业大学等组建武昌鱼研究院,邀请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教授担任院长,进行武昌鱼新品种研发,已在鄂州培育出性状稳定的F3代无肌间刺武昌鱼新品种,将解决武昌鱼“鱼好吃,刺难挑”的问题,扩大武昌鱼产品受众。

03  加强流域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投资3亿元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尾水治理项目,种植水草近6万亩,梁子湖水质已接近Ⅱ类。实施长港河流域综合治理暨武昌鱼产业发展EOD项目,总投资25亿元,改善武昌鱼长江至梁子湖洄游路线生态环境。全力推进国家级万亩渔业绿色生态养殖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实现武昌鱼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目前,鄂州已建设万亩以上武昌鱼绿色养殖基地2个,千亩以上养殖基地10个,百亩以上养殖基地46个,年产武昌鱼1.9万吨。全市武昌鱼在国家、省、市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合格率均达100%。

04  做强兴业主体,提升加工水平

出台《关于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为新认定的各级武昌鱼龙头企业发放10万元-50万元奖补。支持武昌鱼加工企业抢抓行业风口,发展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新业态。至目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武昌鱼加工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年加工成品占全省75%以上,加工产值占全省80%以上。大力推进“楚商回乡”和“叩门招商”,成功引进江湖海武昌鱼产地仓、东方渔谷武昌鱼城市仓等武昌鱼产业链项目15个,预估投资24亿元,新增年产值7亿元。

05  拓展营销渠道,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花湖国际机场专业航空货运机场“空中出海口”的航空物流优势,打造链接北上广深、辐射全国的武昌鱼“活鱼到家”供应链,实现高品质的鲜活武昌鱼“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提升鲜活武昌鱼价值。正在同盒马鲜生、天猫等线上线下平台洽谈,销售2斤以上大规格武昌鱼,抢占中高端消费市场。与中宇服务中心签定武昌鱼的服务物资保障供应合同,全年供应武昌鱼10万斤,武昌鱼走进中直机关食堂。

06  推进产业融合,增加品牌价值

开展“十大武昌鱼餐饮名店”评选活动,重点推广“一红(红烧)、一白(清蒸)、一金(香煎)”三大菜品,塑造武昌鱼经典菜系。鄂州“印象武昌鱼”餐饮体验店已成为网红名店,正谋划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设武昌鱼美食专营连锁店。计划沿樊口武昌鱼公园、经长港河、至梁子岛建设武昌鱼特色街区、武昌鱼博物馆、武昌鱼风情岛,打造“百里”长港武昌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非遗武昌鱼雕花剪纸、非遗武昌鱼制作工艺、非遗武昌鱼鱼丸等进一步丰富了武昌鱼文化特色。武昌鱼品牌价值预估达百亿元以上。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