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地方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上)

2025年5月

天津市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月份,随着气温升高,烂鳃病、车轮虫病易对池塘投放苗种产生较大危害,存在发生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风险,水产养殖动物易发生下列疫病:

一 病情预测

(一)池塘养殖鱼类:易发生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竖鳞病、溃疡病、水霉病、车轮虫病。上述疫病重点关注区域为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静海、宁河、蓟州。

(二)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易发生溃疡病、烂尾病。重点关注区域为滨海新区。

(三)南美白对虾:易发生固着类纤毛虫病。重点关注区域为滨海新区、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静海、宁河。

二 防控措施

(一)鲫造血器官坏死病

加强对外来鲫及其变种的检疫,杜绝省外带毒苗种流入。

2.加强对本市国家级原良种场、省级原良种场及重点苗种场养殖鲫及其变种的监测。

3.定期拌饲投喂维生素以及有抗病毒效果的国标渔药中成药,以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4.对检出阳性样本的池塘实行严格隔离制度,严禁阳性鱼用于其他养殖或繁殖;对阳性池塘养殖用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次年春季彻底清塘后方可进行养殖生产;对已检出阳性样本的池塘至少进行两年监控,直至连续两年样本检测转为阴性后方可放开管制。

(二)鱼类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竖鳞病、溃疡病、烂尾病

全池泼洒国标渔药消毒剂,避免人为因素致使养殖动物外伤而诱发细菌病和真菌病。

2.鱼体发病后,全池泼洒国标渔药消毒剂,投喂3d国标渔药抗菌药,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延长药饵投喂时间。

(三)鱼类车轮虫病发病后,淡水、半咸水池塘全池泼洒0.7g/m³的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海水工厂化养殖全池泼洒1g/m³的硫酸铜。

(四)南美白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

1.定期更换新水或泼洒国标渔药消毒剂,降低养殖水体有机物含量。

2.发病后,全池泼洒防治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国标渔药。

2025年5月

辽宁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5月份辽宁省各地气温、水温逐步升高,天气多变、晴雨交织,养殖水体中各种病原体滋生繁衍加快,容易造成养殖池塘水质恶化和一些水生动物疾病频发。同时,本月是池塘投放苗种后的第一个月,各地要强化日常管理,加强水质调控,有效预防和减少病害发生。

一 病情预测

(一)淡水鱼类:易发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鲤浮肿病、草鱼出血病、竖鳞病、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赤皮病、疖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绦虫病等疾病,重点关注沈阳、辽阳、鞍山、铁岭、抚顺等淡水鱼主养区和高密度精养区。

(二)大菱鲆:易发红嘴病、腹水病、烂鳍病等疾病。重点关注葫芦岛和营口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区。

(三)虹鳟鱼:易发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疾病,重点关注本溪、葫芦岛、丹东虹鳟鱼养殖区。

(四)海参:易发腐皮综合征等,同时注意养殖圈内草害及有害藻类引发的中毒现象,重点关注沿海海参养殖区。

(五)河蟹:易发烂鳃病、“牛奶”病、腐壳病、蜕壳不遂症等疾病,重点关注盘锦河蟹养殖区。

(六)南美白对虾:易发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虾肝肠胞虫病等疾病。重点关注营口、丹东、盘锦、葫芦岛、锦州南美白对虾养殖区。

二 防控措施

(一)加强水质调控:加强水质监测,注意改良养殖水体的底质和水质,保持水环境相对稳定。养殖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每天适时开启增氧机,调节水中溶解氧浓度,培养“肥、活、嫩、爽”的水体。密切关注暴雨等突发性天气,谨防池塘、网箱等水体缺氧,防止水质突变造成的养殖动物应激反应。

(二)实施科学养殖:采取科学规范的养殖措施,选择质优且检疫合格的苗种,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选用优质饲料,防止饲料在贮藏时发霉变质,合理进行投喂。适当投喂多维和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等),增强养殖品种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杜绝不合理的药物使用现象。

(三)病毒病的防治:预防为主,严格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从源头控制疾病发生;饲料中添加板蓝根、大黄等中草药,增强机体免疫力;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或国标渔药含氯消毒剂对水体及养殖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机体发病,应及时隔离,控制病情进一步扩散。

(四)细菌病的防治: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机体损伤。发病后,可用国标渔药含氯、含碘消毒剂对环境设施和鱼体进行消毒,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且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中规定的水产养殖用抗菌药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国标渔药中成药(如三黄散、大黄末)和维生素等内服,增强药效。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早期预防和检测是防控的关键。发现虫体时,可根据不同寄生虫的虫体结构和寄生规律,选用合适的国标渔药抗寄生虫药驱除虫体,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已经严重感染的,要保证水体环境适宜、稳定,增强机体体质和免疫力,合理使用药物刺激虫体脱离机体,从而减少机体死亡,减少经济损失。

(六)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病因后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

(七)加强应急管理:发病时,要减少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减少换水,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水体中溶解氧在5mg/L以上。谨慎使用消毒剂、抗菌药、抗寄生虫药,以减少应激反应。病死的养殖品种,要及时打捞并用深埋法或化尸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可参照《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SC/T 7015-2022)执行。养殖工具要及时消毒和曝晒,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排放的养殖用水需经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2025年5月

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5月份水温进一步升高,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逐渐增加并进入快速生长期,残饵和排泄物也开始增多,易引发养殖池塘水质恶化和病原微生物滋生,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生。根据浙江往年同期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提出以下病情预测和防治措施:

一 病情预测

(一)淡水鱼类:易发生肠炎病、烂鳃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寄生虫病(锚头鳋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以及缺氧症等。黄颡鱼、光唇鱼需注意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二)海水鱼类:七星鲈易发溃疡病;大黄鱼注意内脏白点病、刺激隐核虫病和锥体虫病的发生。

(三)南美白对虾:易发生病毒病、虾肝肠胞虫病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四)中华鳖:易发生鳖溃烂病、穿孔病和鳖腮腺炎病等。

二 防控措施

(一)淡水鱼类

定期做好水体消毒,抑制病原滋生;合理投喂新鲜、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鱼体体质。

(1)发生肠炎病、烂鳃病、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时,可选用国标渔药含氯消毒剂对水体、食台和养殖工具进行消毒,并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加强增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中推荐的水产养殖用兽药治疗。

(2)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寄生虫病发生后,可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的水溶液全池泼洒治疗。

(3)中华鳋病、锚头鳋病、指环虫病等可使用精制敌百虫粉(水产用)的水溶液全池泼洒治疗。

(二)海水鱼类

养殖过程中适量投喂渔用多维、免疫增强剂等增强鱼体体质;控制放养密度、及时清除网箱附着物,确保网箱内水流畅通、溶氧充足。

(1)刺激隐核虫病发病时,可在投食区挂袋三氯异氰脲酸片等,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时加强营养,增强鱼体抵抗力。

(2)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发生时,可拌料服用盐酸多西环素粉等国标渔药抗菌药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剂量。

(三)南美白对虾

选择经检测不携带病原的优质苗种,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加强水质管理。

(1)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维持良好稳定的水质环境,定期投喂多维、免疫增强剂等增强对虾体质,及时补充钙离子等营养物质。

(2)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定期对水体消毒,维持水体pH值在8.0左右,有条件的可定期检测水体弧菌含量,避免弧菌含量过高引起对虾发病。

(3)虾肝肠胞虫病:放苗前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杀和水质调节,保持合理养殖密度,定期抽样检查虾苗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对发病池塘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中华鳖

气温升高后,将中华鳖从温室转入外塘养殖时,要小心操作,减少应激,适量投喂复合维生素增强体质。养殖过程中保持合理的密度,调节好水质,适度投喂饲料。细菌性疾病发生时用国标渔药消毒剂消毒水体,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国标渔药抗菌药拌饲治疗。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