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中农业大学、通城县国营种畜场、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等7家单位,36位育种专家历时18年联合培育的“鄂通两头乌猪”成功通过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现场核验。
这是我省继硒都黑猪,楚乡黑猪之后,培育的第三个通过国家现场核验的新品种,标志着我省又一个自主培育的国家级生猪新品种即将诞生。专家组现场测定并综合评估后认为,“鄂通两头乌猪”新品种有望成为湖北省生猪产业重要品种,能进一步优化我国生猪优质种源“芯片”供给。
“鄂通两头乌猪”是近年来首个利用我省国家级地方猪保护品种通城猪自主培育的生猪新品种,具有优良的肉质和繁殖性能。其产仔数多、性成熟早、发情明显、易配种、母性好,同时肌内脂肪含量适中并富含油酸和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强,符合市场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鄂通两头乌猪”已先后在咸宁、恩施、随州、黄冈、武汉等地市州及周边地区进行中试及中试后推广,能耐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和冬季湿冷的气候条件,保留了地方品种耐粗饲和抗逆性强的性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建立较完善的繁育和推广体系,在我省已具备年产10万头以上优质商品猪的生产能力,能满足市场对优质健康猪肉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下一步,省农业发展中心、省农业农村厅将进一步做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持续做好“鄂通两头乌猪”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工作,满足消费者对高端优质猪肉消费需求。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