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韩鄂:创业归乡时 “包”裹家乡味

清晨五点,宜昌街头还带着凉意,西陵区葛洲坝街道的“大福包子”铺已是蒸汽升腾。

返乡创业者韩鄂,是“大福宜昌红油包”的主理人。从部队退役后,他曾先后在恩施、深圳等地开设包子门店。看着日渐爆火的生意,他陷入了深思:家乡丰富的美食文化未得到充分挖掘,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广宜昌红油包子,让这份美味走得更远?这个遗憾在韩鄂心中不断放大。终于,他毅然决定回到宜昌,让家乡的传统红油包子重焕生机,就此踏上了创业的征程。

艰难开局:狭小厨房里的风味攻坚

2019年,韩鄂回到宜昌。资金匮乏的难题让韩鄂只能租下一间狭小逼仄的店面,简单装修后便匆匆筹备开业。馅料,堪称红油包子的灵魂所在。为了掌握正宗的红油包子制作工艺,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拜访宜昌的资深老厨师,虚心地向他们请教。从猪肉、香料的精挑细选,到红油、面皮的精心制作,每一个环节他都反复琢磨、无数次试验,一心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最困难时店面月租都凑不齐,只能靠拍短视频‘吆喝’。”开业后,生意冷冷清清,韩鄂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宣传红油包子,精心拍摄制作过程的短视频,饱含深情地讲述背后的家乡故事,成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店里同步推出试吃活动,凭借令人赞不绝口的美味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生意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政策东风:政企携手的破局转型

在韩鄂创业的关键时期,政府的靠前服务和人社部门的积极作为,成为了他坚实有力的后盾。西陵区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相关部门主动上门,耐心细致地讲解创业扶持政策,协助他申请创业补贴,成功缓解了资金压力;人社部门组织专业的创业培训课程,从店铺运营到营销策略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还帮忙对接电商平台资源,助力他开辟线上销售渠道。

韩鄂敏锐捕捉到电商时代的机遇,在政府和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全力搭建线上销售平台。2023年,他毅然决定关掉所有门店,转型做包子工厂。2024年7月工厂正式投产,9月全新的大福包子店再次与大众见面,店铺每日营业额达到2000多元。包子工厂除了为本地30家餐饮企业供货外,还开启了线上直播带货、网红账号合作,将美味销往全国,商品累计曝光400万人次,日营业额轻松突破万元,实现了全网单品销售排行第一。

行业担当:舌尖上的标准匠心

在2024年宜昌马拉松赛事上,大福包子作为红油包子的代表商家闪亮登场,为运动员们提供能量补给。形状圆润饱满,包子的花边精致又充满食欲,不少运动员对包子赞誉有加。

“去年,由宜昌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牵头,我们和同行多次参与谈论,出台了《宜昌红油包子制作标准》。”韩鄂介绍,《宜昌红油包子制作标准》中精确到了馅料里猪肉与调料的配比,还有红油熬制的火候、时间,再到包子的大小、褶数等外观要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范。他希望,未来大家一提到红油包子就想到宜昌。

韩鄂与合伙人雷雨共同搭建就业平台、免费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为9个残疾人家庭、51位退伍军人及妇女家庭提供就业岗位。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为家乡经济发展和美食文化传播贡献了重要力量。大福宜昌红油包子也正在突破地域限制,让那抹鲜亮的红油色香飘更远。




来源 | 荆楚网

编辑 | 魏舒婷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