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树在开花的期间,是不需要去施肥的。如果在柑橘树开花的时候去施肥的话,就会很容易造成花开不起来,或者是掉落。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在开花期间施肥的话,很容易会催生新的侧芽,营养都供给了侧芽,花朵就没有营养了,这样没开的花会开不起来,开了的花会很容易掉落,花掉了也就没有果子了。
但是,柑橘在花期可根据花期情况喷洒叶面肥。
柑橘在花期喷洒叶面肥的目的,主要的作用是提高花朵质量,从而提高正常的授粉受精率,减少第一次的生理性落果。但一般在花期时,都会遇到低温或阴雨等不利于授粉受精的天气。并且,低温的天气,对植株体内的内源激素中的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会因此而受到抑制,而细胞分裂素在此时间段有起到促进开花、提高授粉受精能力和减少第一次生理落果的作用。此外,大量的开花会对树体有机养分的消耗过大。
因此,在花蕾期、花期、谢花期,所喷洒的叶面肥的物质构成,应含有细胞分裂素(一般使用浓度为20毫克/升)、农丰素芸苔素内酯(一般使用浓度在0.04毫克/升),以及含锌、硼、镁、钙、氮、磷、钾、锰、铁等营养元素的叶面肥。
谢花前后(当植株有85%以上的花朵谢时视为已谢花),会出现第一次的生理性落果(幼果带果柄落果)。
而一般在谢花期后约25天,会出现第二次的生理性落果。造成第一次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是树体养分的不足和授粉受精的不良。因此,只要能较好贯彻上述叶面肥的使用措施,是可以相对有效地减少第一次生理性落果的问题的。造成第二次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是树体中所贮存的有机养分,无法满足过多幼果发育对养分的需求时,植株进行自我调节将部分幼果脱落,以减少其对树体养分过多的消耗的一种生理调节的结果(带果柄落果)。
对第二次生理落果的保果措施,要结合前期的落实基础措施,例如在采果前后施入以氮素为主、磷钾素配合的恢复树势的速效肥料(化肥)。
在大寒前后至开花前施入有机肥,以持续支持植株抽生春梢、花朵、幼果发育等对养分的需要。在花蕾、花期对树冠多次喷施叶面肥等。除上述的多种措施外,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出现前10-15天开始,每隔约15天,对树冠喷施20毫克升浓度的赤霉素及0.04毫克升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并加入高钾型叶面肥,一般喷2-3次。
对于特别旺盛的植株,也可以在开始喷保果药时对主枝进行环割。
文章来源:柑橘产业联盟 、柑橘记事
责任编辑:金杨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