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5100尾人工繁育中华鲟放归长江 回归自然

3月26日上午,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5100尾中华鲟回归自然。

此次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活动,共向长江投放体长95厘米-115厘米的大规格中华鲟100尾、20厘米-30厘米的中华鲟5000尾,对改善和优化长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于1996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范围为葛洲坝坝下至枝城杨家溪,总长度为60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区核心区分布有中华鲟目前唯一已知的产卵场,也是中华鲟繁殖群体的主要栖息地,对中华鲟的物种延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该市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保护森林绿地资源、着力打造滨江公园城市,建成了运河公园、磨基山公园、沙河公园、江豚观测点、江豚广场等一大批市民喜闻乐见的户外休闲打卡地,江豚等一些“大自然精灵”频频造访,“八大公园、六大水系”的城市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记者金凌云 通讯员蔡志宇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