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天气“脸谱”多

对于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我国,在这寒露时节,一些地方天气多现“脸谱”

一是雾或霾。每当秋雨之后,受冷高压控制,夜间晴空辐射冷却,空气中的水汽易达到饱和,大气层结稳定,在连日无风的情况下,聚集的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粉尘不容易扩散,也会形成烟霾天气,如果空气中湿度大还可形成雾、霾混合的天气。

二是寒露风。它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南方后,引起显著降温,造成迟熟晚稻空壳、瘪粒减产。因这种低温冷害多出现在寒露期间,故被称为"寒露风"。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或以上低于20℃,作为粳稻出现寒露风的标准;连续三天或以上低于22—23℃作为籼稻、杂交稻的标准。

三是华西秋雨。是在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其降水量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以9到10月最为集中。降水时间长,秋雨绵绵,强度一般不算大。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对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晒有较大的影响。当然有时雨区东扩,对江和平原旱象会有缓和。

四是高原山区雪害。进入寒露节后,在青海与四川交界处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较高的高原山区,开始出现雪量大的情况,易给当地交通、畜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五是热带气旋。10月,仍有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只不过次数开始减少,而影响海南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时仍较强。

针对上述天气,相关地区应因势利导,避害趋利地防灾减灾,加强农业田间管理,像长江中游一带,迟播晚稻应防过早断水,以利于提高千粒重;未移栽的油菜应利用近日才降水的墒情抓紧移栽,直播油菜也该煞尾了;还有很快就又要进入霜降,“霜降种麦,莫要问得”,在10月25日前后按先半冬性再偏春性品种的顺序播种。

编辑: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讯员 侯作玲 杨青青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