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椿木营:“政策包”为药材产业“加油”

“移栽时,一定要注意好行距株距保持在5寸左右,秧苗要扶正。”4月11日上午,在宣恩县椿木营乡挖断山村2组黄连药材高标准新建示范基地,一垄垄经过翻耕整理好的土地随着山坡蜿蜒起伏,6名村民在药材种植大户赵连申的指导下,拉线、测行距、挖窝、栽苗,一行行嫩绿的黄连药苗迎风挺立,为药园增添了一抹“新绿”。

赵连申与道地中药材黄连、贝母打了十多年交道,成立了集优质药材种植、科研、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微小企业。这些年,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赵连申陆续开垦荒地种植药材,聘请村里闲置劳动力务工,带着村民们在“家门口”赚钱。

今年,在乡政府的帮扶和支持下,赵连申又流转了20多亩土地,并引进智能滴灌技术。目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已有40余亩。“乡药办和农业服务中心在土地整理、水肥一体化建设、选育品种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大力支持,我们更要发挥示范作用,推动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赵连申难掩激动地说。

近年来,椿木营乡全面落实上级各级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结合乡域实际推出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包”,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补贴、信贷担保等多种形式支持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近五年来,全乡整合投入药材产业政府资金4000余万元以上,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亿元以上。在对药材新发展、更新改造和品种改良的道地中药材每亩补助300元、500元不等的基础上,乡里还对药材大棚育苗、种植、生产、加工、科研等全产业链进行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对药材发展不断注入信贷资金,开设“特色产业贷”“创业贷”等信贷产品,为药材产业发展不断“加油”。

目前,椿木营乡年均新发展种植道地中药材3000亩以上,全乡现有药材留存面积45000余亩,培育中药材微小龙头企业315家,大户400多个,中国生物医药品牌3个,已初步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通讯员郑家云、陈仁浩

编辑:周杨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