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十四节气立夏在5月6日,此日太阳到达黄经4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说的是春天播种的作物已直立长大了,夏天开始了。其实按气候学的标准划分,日平均气温(即5天滑动的候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节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才是“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春季才是姗姗来迟,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恰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在江汉平原冬小麦处于灌浆,油菜接近成熟,举目凝视,夏粮夏油的丰歉年景心中有谱,故有“立夏看夏”之说。此间,又是春播作物早稻、棉花移栽煞尾、苗期管理、中稻苗田管理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等纷繁的农事活动期,可以说令农家忙的不亦乐乎!因此,古来都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在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就是延续迄今的“催耕催种”吧!
立夏节以后,江南、长江两岸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赤霉病常常蔓延,棉花炭疽病、立枯病等病亦会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死苗、缺苗。这就要求及时清理“三沟”,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等农艺措施,并实施必要的药剂防治,确保全苗壮苗。还有“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 、“立夏三天遍地锄”的训教,都可是宝贵的经验之谈,不可掉以轻心!
立夏有许多天气谚语可鉴,对以后的天气和收成有预示的意义。诸如立夏节晴雨的有“立夏不下,犁耙高挂”、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其意是,立夏节不下雨,主天干;温度高低有“立夏不热,五谷不结”,即到了该热的时间还冷,就会使快收的作物子粒充实不饱满,水稻棉花迟发,就应该加强管理了;雷雨的有“立夏雷,六月旱”等。还有“立夏小满,江河水满”、“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立夏蚯蚓出,麦子麦芒生,昼夜灌浆忙,又是好收成”等。
来源: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讯员邓超 陈运乔
编辑:邱蕾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