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江汉平原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正进入以分蘖为中心的发根、长叶、长粗壮时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是温高光足,使营养体不断增大。这样对氮肥的需求量亦较多,几乎表现为以氮代谢为主的生理特性,但又不可偏施氮肥。加之早稻返青分蘖后,真正有效分蘖期仅10天左右。由于今年4月下旬、5月上旬,上述大部地区雨天较多,田间水层偏高,气温、泥温、水温也偏低,使得肥料分解缓慢,尤其是杂交早稻分蘖优势的发挥受抑,不少田块表现分蘖迟发。
针对上述,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象试验站建议:应因天制宜,科学水肥管理。利用晴好天气,在返青后就应灌浅水,并让其自然落干增温透气,以利于发根促分蘖;遇冷空气影响,日平均气温出现连续3天低于20℃时,应增加田间水层保温。天气转晴夜间因辐射冷却降温更甚,不宜排水,应待上午增温后缓慢排水,使田间再度保持潜水层。在施肥上,应早施重施以复合肥为主的分蘖肥,促早发,建苗架。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应及早适度晒田,抑制无效分蘖,以利于提高成穗率。今年有的田块可能分蘖迟缓,晒田应做到“时到不等苗”,以免因待蘖求穗,无效分蘖多,因形成小穗头而不利夺高产。
此外,由于今年前段雨水偏多,空气、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虫草害的发生。此间应主要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及其杂草的防治。
来源: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黄智敏 耿一风 杨青青
编辑:邱蕾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