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末至秋初,受天气气候等综合生态因子的影响,有时会发生鱼泛塘的现象,其直接因素是鱼塘溶氧量减少,鱼因缺氧而窒息致死,由于死后的鱼漂浮于水面,故称为“泛塘”。对于鱼泛塘的气象等生态因子,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与水产研究所共同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一般在泛塘前3天,出现高温、高湿、低压天气,这样使鱼池水中的溶氧量降低。其鱼泛塘溶氧量的临界指标为:5月初至7月20日溶氧量小于或等于2.2mg/ L,7月21日至8月31日溶氧量,小于或等于1.5mg/ L,9月前半月为2.2mg/L。气压与日照时数,既要考虑出现泛塘的数值,又要考虑低于上述临界溶氧量的情况,概定为5月小于或等于1005百帕,6~8月小于或等于1000百帕,9月小于或等于1005百帕,日照时数小于或等于4.5小时。水温以大于或等于28.0℃,作为临界指标。一些年来的实践表明,当头一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24.0℃,水温达28.0℃以上,遇冷空气影响后,第二天气温下降到24.0℃以下,但由于水温热容量大,降温慢,鱼池水温达28.0℃附近,第三天早晨泛塘还会发生。当然,也有不属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泛塘,如由于投饵、投肥不当,因水质变差,且耗氧量增大,即使不达上述所有临界指标,也会有泛塘发生。
解决鱼池泛塘,主要的措施就是增氧,最常用的办法是通过增氧机搅动水体来给水体增加氧气浓度。但是增氧机增氧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快,如果出现大量鱼浮头的时候,可以在鱼比较集中的地方投放增氧颗粒,尽快把这一块水体的溶氧量提起来,但增氧颗粒的效果一般不长, 只能够维持几个小时,最后还是要通过增氧机来给水体增氧。
来源: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黄智敏 杨青青 叶佩
编辑:邱蕾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