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话大气中的风雨雪电现象

在天气预报中,经常会提到一些天气现象,也许你还不大清楚,它们之间还有明显差别呢!

通常所说的“大风”,是指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每秒17.0米(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

所谓“飑”,是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

所谓“龙卷”,是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或发展很盛的浓积云)底盘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所谓“尘卷风”,是因地面局部强烈增热,而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小旋风,尘沙及纸屑卷起。

再说说雨雪。

所谓“雨”,是指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所谓阵雨,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所谓毛毛雨,指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辩,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

所谓“雪’,指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成团降落。

所谓“阵雪’,指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所谓雨夹雪,指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所谓阵性雨夹雪,指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所谓“霰”指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所谓“米雪”,指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不反跳。

所谓“冰粒”,指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mm。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所谓“冰雹”,指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随雷暴出现。

所谓“雷暴’,主指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并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

所谓“闪电”,主指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来源: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邓艳君 费强 叶佩

编辑:邱蕾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