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勿疏防稻飞虱

诸所周知,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的害虫, 而且江汉平原降水的天气形势,也有利于稻飞虱迁入,由于副热带高压的588外围线,一般都不超过宜昌;3000米或1500米上空常有偏南、偏北风对吹的江淮切变线生成,只要西南稻区虫源地14时气温高于27℃,地面易形成上升气流,稻飞虱便可借助于上升气流扇翅上升,并由1500米上空常有的12米/秒以上的西南急流运载北上,又当受到江淮切变线的阻挡,随降水与下沉气流降落。像今年这类天气形势有利于稻飞虱偏早迁入。据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吴涛介绍,6月8日石首市再生稻田已有迁入,白蔸达260-580头,未来天气形势也较有利于其从虫源地迁入,且迁入量(次)大而多。

基于上述,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议:农民群众要按照农业部门的统一部署,采取有力的诱集药杀等理性防治措施,将稻飞虱扼杀在迁入初期。原已进入稻田的飞虱在达到防治标准后,要加以歼灭。

在农业防治上,应科学施用氮磷钾肥,一般应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水肥管理一定要防止禾苗贪青徒长。在生物防治上,稻田养蛙杀虫灯诱杀,以有效控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稻飞虱的防治一般应在低龄若虫期,若早稻穗期百丛虫量在500头以上,中稻分蘖期百丛虫量达1000头以上,应进行药剂防治。但要注意使用高效、安全对口农药。尤应在低龄(一、二龄)若虫盛发期用药,诸如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噻嗪酮(扑虱灵)、啶虫脒等防治。喷药时注意尽量对准基部,而且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

专家希望多管齐下加强防治,前期多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诱杀稻飞虱LED灯实施诱杀,采取合理密植、浅灌、晒田、降湿栽培防治,利用自然35℃以上高温干旱暴力杀殇。在化学防治上,选择对天敌杀伤小的中、低毒农药品种,在水稻前期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以利于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但当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务必立即防治。

来源: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黄智敏 耿一风 杨青青

编辑:邱蕾

主编:焦子焰

编审:罗辉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