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极有可能形成100万吨进口虾、100万吨自养虾满足中低端市场、100万吨自养虾供给高端市场的格局。”11月29日,铭治集团精品大虾高峰论坛(下称“论坛”)在广东江门举办。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松在论坛上指出,进口虾对国内活虾市场冲击不明显,反过来对养殖对虾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追求产量、追求合理利润下的品质,将是我国对虾养殖的出路之一。
论坛当天,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杨敬辉、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松、珠海市益盟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鸿基、广东东牧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树龙、荷兰汉德柯斯种虾中国区负责人黄海浪、铭治集团总裁张伟、铭治集团副总裁徐贤、铭治集团副总裁林书良、铭治集团助理总裁、中朗品牌联合创始人朱华中、铭治集团战略创新中心总经理周胜利等众多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约4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白对虾养殖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趋势。
论坛伊始,铭治集团副总裁、华南大区总经理林书良上台致辞,这是他加盟铭治集团后首次亮相。他表示,目前集团重点打造对虾和河蟹两条产业链,拥有盐城大丰、盐城射阳、广东湛江三个饲料生产基地。超过30个遍布全国的销售单元、四家种苗公司及养殖公司、检测服务站等配套项目。
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当前的困境,林书良认为,只有不断创新、优化养殖模式、提升对虾品质,才能突出重围。而铭治集团的的精品大虾模式正是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的最新的养殖模式,对于应当前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由于我国主要对虾进口国——厄瓜多尔,进口对虾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今年中国对虾的进口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松表示,一方面,虽然目前对虾进口量仍然较高,但病害、政策等不可控因素,是悬在广大国外对虾生产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很可能使海外对虾供应量难以长期稳定。
另一方面,中国人对“鲜”“美”的极致追求,导致了我国对进口虾色泽、品相、风味等要求严格,这些因素注定了进口虾只是我国活虾的进口方案的一种替代方案。未来一部分活虾和进口冻虾将用了满足中低端市场的需求,而另一部分高品质活虾则为了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这也就为我国对虾养殖业则提供了盈利新思路。他认为在当前养殖环境下,真正的“降本增效”,应是保证养殖效果,而非一味的降低成本。只有养殖出规格大,品质好的虾,在当前环境下才更有意义。
铭治集团战略创新中心总经理周胜利表示,今年广东对虾养殖出现两级分化,土塘养殖孢子虫稍严重,而小棚虾养殖却相对较好,养殖成功率普遍非常高,达到了80%左右。这一方面由于广大养殖户更加注重对苗种的检测,保证了投放虾苗的健康;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养殖户普遍提升了对苗种选择的标准,都更加愿意选择更优质的苗种,所以最终降低了孢子虫的发病率。他还表示,目前铭治集团今年投放在广东小棚市场的瑞沣汉德柯斯新品系虾苗,截止到目前未接到一例孢子虫复阳投诉。
另外,他还表示,虽然受各方面影响,目前“高虾价”时代已经结束,但并不等于“高暴利”时代结束。目前对虾养殖业,虽然比往年利润低了许多,但在保证较高养殖成功率,养殖大规格虾的情况下,利润仍较可观,比养殖大部分鱼类的利润都要高。周胜利认为,“精品大虾”养殖模式才是当前养殖环境下的唯一出路。“好苗、好水、好饲料就是养殖‘精品大虾'最重要的三大要素。”
随后,在本次论坛圆桌交流环节,河北农业大学杨敬辉、荷兰汉德柯斯种虾中国区负责人黄海浪、铭治集团总裁张伟、广东东牧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树龙、珠海市益盟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鸿基、珠三角养殖大咖杨启龙针对目前珠三角养虾优劣势,及如何提高珠三角养虾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当前,我国对虾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质、增效、降本。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对虾养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在近年来养虾逐渐微利的大背景下,参与讨论的嘉宾认为,要提高珠三角养虾的竞争力,首先一定选择优质的产品,无论是动保、饲料,还是苗种,只有选择优质的产品才能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品质价较高。另外,走“精品大虾”养殖路线,不盲目追求高产,保证养殖成功率,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珠三角的虾价优势,使利润最大化。
来源 | 农财宝典 大国渔业公众号
编辑 | 吴霜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