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小棚,今年江苏在工厂化、池塘精养的虾肝肠胞虫发病率比去年都有所提高。“今年江苏小棚、工厂化养殖的虾肝肠胞虫发病率均超过30%,露天池塘养殖中虾肝肠胞虫病的发病率在30%-40%,也比以前有所提高。”江苏省特色水产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万夕和表示,今年江苏孢子虫多发的主要原因与养殖户不科学的发病塘口尾水有关,长期以来部分发病塘口的尾水未经消毒处理向外界排放,养殖区外环境中虾肝肠胞虫普遍存在,导致养殖生产中感染率增加。
1 孢子虫检出数量高达10^6
虾肝肠胞虫(EHP)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真菌,专门感染对虾,导致其生长迟缓、体质下降。一般而言,白对虾中孢子虫的检出数量,在10^3以内影响不大,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即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当检测的数量达到10^3-10^5,比较难以控制,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当检测数量达到10^5以上时,如果白对虾出现明显的症状,估计很难养成。
“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江苏地区虾肝肠胞虫爆发的高峰期。”海盟集团虾苗部市场总监吴陈漫告诉记者,如东至少有4成的养殖塘口受到影响,部分塘口孢子虫检出数量高达106的情况居多。
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产事业部经理吕永表示,今年9-10月份,如东县局部区域的孢子虫在发病率甚至达到了4-5成,虽然这段时间受病害影响的虾已基本销售完毕,但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
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会长刘福生表示,今年如东一部分池塘在养殖中后期的对虾检测中发现有胞子虫感染,抽外河水的养虾的池塘更容易感染胞子虫。“即使上半年养得很好的棚,下半年感染胞子虫的概率也比较高。”
“今年10月份,江苏小棚养殖的发病率约为4成,部分养殖塘口甚至出现了排塘的情况。”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袁圣副教授指出,今年孢子虫病害的发病情况确实比较严重,还有一些塘口出现虹彩病毒。
2 极端天气或是诱因
“对虾在一个月养殖期时,检测出来的孢子虫数量在10^3-10^4较多;在养殖周期两个月时,检出数量以10^5为主。”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水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室主任沈辉指出,今年江苏的对虾EHP的发病比例在3-4成,主要原因是今年的天气变化太大,造成对虾一直处于应激高胁迫状态,继而造成EHP的高活跃状态。
今年以来,江苏地区极端天气频发,气温大幅波动,降雨量显著增多,这些因素致使对虾承受了更大的应激胁迫,免疫力大幅减弱。沈辉表示,在此情境下,若养殖池塘中存在低比例的EHP携带,则极易引发其快速增殖,迅速扩散至整个养殖群体,感染情况急剧恶化。
据江苏省气候中心发布,今年夏季江苏省总体天气气候特征表现为温高雨多、极端天气频发、局地气象灾害影响重。其间干旱、高温、暴雨、旱涝急转等数类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连续或同期发生,近几年来未曾出现。超长时间持续高温,导致对虾应激加大。
“11月,在如东400多个送检样品中,虾肝肠孢虫(EHP)阳性样品占比35.34%,孢子虫检出数量在10^4以上。”铭胜水产检测中心技术工程师魏盟智指出,近期对虾养殖已步入后期,江苏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对虾应激较为严重,间接导致对虾肝肠胞虫(EHP)高发。建议各位养殖户及时观察虾体肝胰腺、肠道及进食状态。注意天气变化前、后对虾应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降低养殖风险。
3 尽量避免对虾应激
“近年来,江苏对虾在小棚养殖中,EMS的发病率较高,达到了15%-30%,而虾肝肠胞虫(EHP)的发病率也在5%-30%之间。”今年11月,万夕和在做《江苏南美白对虾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趋势》报告时指出,池塘精养模式下,EMS的发病率同样较高,为20%-30%,虾肝肠胞虫(EHP)的发病率则在20%-40%之间。
通常而言,在养殖条件理想、水质优良且对虾免疫力较强时,即便存在低比例的虾肝肠胞虫(EHP)感染,也不易引发其快速增殖与大规模感染,从而能够确保养殖的成功。沈辉指出,近年来,尽管养殖者已经显著提升了病原检测意识,加强了日常监测工作,但由于抽样方法不当或样本量不足,仍存在漏检或低含量未检出的情况。“鉴于此,我们建议养殖者在后续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对虾应激,施用营养增强剂、抗氧化剂等物质。”
对于虾肝肠胞虫病的防控,万夕和建议一是通过苗种检测确保投放不带虾肝肠胞虫的虾苗;二是做好池塘设备和用具的彻底消毒;三是发病塘口做好水源水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四是控制投苗密度,不宜太高密度养殖;五是投喂免疫增强剂,增强对虾的机体抵抗力。六是要严格做好生物安保措施;七是投喂一些具有治疗作用的产品。
除了虾肝肠胞虫外,虹彩病毒病和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病也是江苏南美白对虾养殖业面临的另一大威胁。沈辉表示,虹彩病毒主要由北方苗种携带或一些海边养殖户使用了部分海水引入。此外,今年上半年南通通州湾地区也出现了肌肉坏死病毒的暴发,以通州湾为主,给当地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袁圣指出,水生动物疾病的预防同样适用于“木桶效应”,合理投喂以维持正常的免疫机能是防病的关键,对虾苗做检测保证虾苗健康、对养殖环境彻底消毒、对养殖用水进行质量把控、对养殖场所做封闭管理、对养殖人员按防疫要求消毒以及维持水质指标的稳定均是疾病预防的要点。“养殖中需要均衡可能诱使疾病暴发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没有特别的短板,才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来源 | 农财宝典 大国渔业公众号
编辑 | 吴霜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