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曾被2004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列入灭绝品种的龙游乌猪, 经过持续多年的抢救性保护,作为遗漏品种终于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现场认定,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龙游乌猪失而复得的故事温暖人心,而它的命运并非孤案。在遍及全国的守护行动中,另有 9 个同样曾被宣告灭绝的畜禽品种,与龙游乌猪一道,被普查人员从历史的尘埃中“唤醒”,重回世间。
河南项城猪,这家伙堪称“猪中元老”,带着5000年的历史记忆走来。在过去,它可是当地百姓餐桌上的“当家名角”,耐得住粗茶淡饭,养得一身好膘,做出的饭菜香飘街坊,妥妥是“舌尖上的顶流”,地域文化的鲜活符号。
还有浙江北港猪、四川内江猪,都曾是带着家乡味道的“活招牌”。它们曾像断了线的风筝,消失在岁月长河里,如今又被拉回大众视野,那些蛰伏在记忆中的名字重新叫响,多少人的乡愁瞬间“破防”。
山东烟台糁糠鸡的故事更有趣,玩起了“千里大挪移”,在离原产地 400 公里外的济宁太白湖畔冒了出来,估计这只鸡自己都晕乎,今夕何夕?“不知何处是他乡”。好在被眼尖的普查人员逮个正着,重新归队。
甘肃太平鸡、广东中山麻鸡、上海水牛、云南临沧长毛山羊、黑龙江黑河马,个个都是行走的“基因密码本”。它们血脉中记录着当地的山川气象,承载着先人的劳动智慧,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精心打造、限量发行的珍贵礼物。
灭绝畜禽的回归,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科研人员和普查员用汗水浇灌出的希望之花。它们丰富了我国畜禽种质资源库名录,给畜牧业的“跑车”再添动能。
来源 | 中国畜牧兽医报公众号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