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研究表明,70%的新发疫病来源于动物。兽医实验室作为动物疫病检测研究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硬件设施要求及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宜昌市夷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7月成立,系区农业农村局属二级单位,2024年8月正式确立为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中心兽医实验室始建于1976年,其前身为80年代的宜昌县畜牧兽医站,并于2009年4月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BSL-Ⅱ级)。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依托区“五链一体”项目投入110余万元,圆满完成提档升级改造搬迁任务,中心兽医实验室于12月18日正式迁至夷陵区黄金路24号。
宜昌市夷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现配备有负压式新风系统、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酶标仪及免疫荧光微球快速检测箱等仪器设备80台套,实验室综合办公大楼总投资约1500万元,总建筑面积2000㎡,其中实验室808㎡,疫苗物资库及废弃物暂存室484㎡。全区现有区级兽医技术人员11名,乡镇防疫技术骨干20人,村级防疫队伍118人,其中高级职称8名,硕士研究生7名,是全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诊断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肩负着全区10万余户近100万头生猪、1.77万头牛、9.87万只羊及506.16万羽家禽的产业安全守护任务。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重要指示精神,中心始终坚持“高站位、高定位”的防控理念,不断强化以党建引领促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于2023年组建“疫控先锋”星火党小组,率先在全省推进动物强制免疫全域“先打后补”及兽医社会化服务体制改革,持续构建高标准动物疫病防控基础,统筹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及区域化管理等重点工作。2024年中心牵头开展人间布病、结核病健康筛查400余人次,畜间年检测各类样品突破3万余份,全年组织21个生产单元开展风险评估1次,及时组织区域性消杀行动2轮次,开展紧急流调4场次,启动应急处置2场次,确保了区域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畜禽产品有效供给,为维护地区生物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夷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积极放大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效应,一是持续擦亮“疫控先锋”支部党建品牌,狠抓兽医文化建设,倾力塑造基层兽医干部工匠、猛将榜样与典型,抓实党建引领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争取2025年省级农业事业创新发展补助资金及区域疫病监测中心项目,创新“1+N”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强化技术骨干队伍培训,锻造防疫铁军,抓好中小散养户生产防疫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托管服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小农户步入现代化农业轨道。三是狠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科技赋能种业健康发展。四是科学布局疫病监测点,搭建区域监测预警网络平台,探索AI智能巡检系统构建,让数据多跑路,不断健全“区级抽检、镇(乡)级快检、场区自检”的三位一体的预警监测体系,着力提升动物疫病态势感知与区域拒止能力,持续开展牛羊布病、非洲猪瘟等重点动物疫病净化,保障畜牧产业安全与区域公共卫生安全。
来源 |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