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物联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逐渐融入农业机械化进程,新型农机装备技术正在为“大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依托各类新型智能农机装备,江苏省目前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项目总投入8.72亿元,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据悉,全省各类“无人化”农场拥有智能农机数量3643台套,2024年开展“无人化”作业330余万亩次。这些“无人化”农场不仅提升全省新型经营主体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更显著提升综合经济效益。据统计,全省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的无人化农机作业可节约成本300元左右,亩均增产50斤左右,减药5%左右,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效。
针对“无人化”农场资金投入高等问题,江苏在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中,已明确加大智能农机装备支持力度,提高农户购机的积极性。制订支持“无人化”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增加社会化投入。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江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攻克解决无人机械化除草作业、智能农机自动避障、无人化收割卸粮协同作业等装备和技术难题,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稳定性、可靠性和生产效率。牵头建立统一标准,确保不同厂家的设备和系统能够互联互通,实现高效协同作业。
同时,江苏着力完善省级“无人化农场”建设模式和地方建设标准,坚持模式输出,由点到面,加快推进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逐步探索破解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实施智慧农机发展行动,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无人化”农场接入“苏农云”数据平台奖补力度,完善农业大数据及智慧农业决策系统,推进农机管理和农情监测等系统信息互联互通。
来源 | 中国农机化导报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