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算力网让奶牛养殖有了“巧劲”

冬日暖阳一晒,山东泰安宁阳县溢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仿佛罩上了一层水汽做的薄纱。养殖场中,上千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正等待采乳。不时有奶牛“哞”地叫一声,引起周围同伴一阵骚动。

目之所及,牛不少,人不多。寥寥几位工人操作机械化挤奶设备,随着“嗡嗡”的机器运转声,显示器上奶量数据实时更新。“这头奶牛的健康指标有些异常,我们需要马上派人把它挑出来检查。”合作社负责人王传刚盯着屏幕说,这小小屏幕既显示采乳量,还能标注细菌或污染物等异常数值。

合作社每天能产生10余千兆字节(GB)数据,这些数据沿着光纤接入约70公里外的泰安市云计算中心,然后被整合、梳理、打包、分析,成为大数据产业的一分子。

“日均产生这么多的数据,要按照传统的就地存储与计算方式,会极大增加他们的生产经营成本。”泰安市云计算中心主任曹国梁说,中心的智慧精牧业务正在全国范围铺开,管理的奶牛数量已增至17万头,每秒钟传输数据量约20GB。

如此庞大的数据计算需求,需要强大的后援支撑。他们的后援,是超级计算机和一张算力网络。2024年5月,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建成投用覆盖山东省域的一体化算力网工程——“山东算网”。这张网络将山东16地市的骨干及边缘算力设施有机连接,并通过统一调度实现资源共享。

“算力的互联就像发电厂并网输电,算网的分配就像电力调度,分布各地的算力中心都可接入‘山东算网’。”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王英龙说,“山东算网”将分散的算力资源串珠成链,为各行各业提供强劲的计算支持。

“现在用的这套智能数据监控设备,既提高了采乳效率,又保证了奶源质量。”王传刚说,每年为合作社节约养护人工成本超过40万元。


来源 | 新华社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