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筑牢“四链”,守护农村化粪池安全防线

2023年10月以来,宜昌市启动全市农村沼气池和化粪池安全隐患整治行动,多措并举筑牢“四链”,守护了农村化粪池安全防线。经过1年多的持续整治,截至2024年12月底,全面完成化粪池隐患整治,15.96万个化粪池登记入册,全部化粪池装有盖板(格栅、围栏),有安全警示标识。

高站位部署推进,筑牢“责任链”

建立完善高位推进机制、统筹投入机制和责任压实机制,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责任体系,沼气池和化粪池整治纳入县级安全生产年度考核重要指标。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农村沼气池和化粪池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组织五部门联合出台《宜昌市农村沼气池和化粪池安全隐患整治行动方案》,明确各县市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兽医中心为责任单位。先后召开全市动员会、现场推进会。

分管副市长多次实地调研,听取专题汇报,研究整治措施。各地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全市落实财政资金1058万元。

市畜牧兽医中心制定印发化粪池安全隐患整治具体实施方案,先后3次召开全市化粪池安全隐患整治专题工作会议。

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印发方案,召开视频会议、现场推进会等,组织县直单位、乡镇政府、村组实施整治。

市畜牧兽医中心对全市化粪池排查和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定期调度督促,组建6个指导组对14个县(市、区)每月开展包保指导,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管理。

强措施治本攻坚,筑牢“防护链”

按照“摸清底数,不遗一口;宣传覆盖,不漏一人;全面整治,不落一池;社会服务,不掉一户”的“四不”要求,市、县两级畜牧部门扎实组织开展化粪池排查和隐患整治,每个化粪池都登记了类型、使用状态、地址、业主和网格管理人员等基本信息,对需要整治的详细记录尺寸及问题隐患信息。

市畜牧兽医中心明确化粪池7种类型及整治方法,对一般化粪池、沼气池转化的化粪池、田间地头粪污贮存池、黑膜池、氧化塘等精准开展隐患整治。

在总结县市区整治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市推荐4种典型整治模式。各地因地制宜全面开展化粪池整治。

化粪池隐患整治采用项目制方式开展,县级统筹,聘请第三方公司全权负责全县任务,或者由各乡镇负责实施项目。

各县市区对整治模式、技术规范、施工流程、验收标准等进行明确,严格要求,确保整治质效。同时,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化粪池安全检查。

全方位宣传教育,筑牢“宣传链”

以乡镇、村组为单位,强化集中会议培训、现场培训,大力宣传沼气及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同时,组织村组干部包联到户,逐户摸底排查是否有化粪池,面对面讲清化粪池易发的“溺亡”、“中毒”、“窒息”、“爆炸”等各种风险,分发、张贴《畜禽养殖户液体粪污贮存设施安全操作明白纸》,要求每个养殖户严格落实化粪池有限空间“十严禁”“十必须”要求。

市畜牧兽医中心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分别在兴山县、五峰县举行全市农村沼气池化粪池有限空间安全应急演练。

夷陵区、宜都市等地结合实际举行了分乡镇或全县域的集中应急演练活动。

各县市区还通过村村响广播、短视频、微信群、QQ群、短信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和“严禁非专业人员下池出渣、严禁无防护措施下池”的安全提醒。

健全社会化服务,筑牢“服务链”

为解决畜禽粪污清理和运输处理难题,全市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培育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共建立104家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宜都、长阳等地推行“百元出渣”一站式出渣服务,有效减少了非专业人士无防护出渣的安全事故风险。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