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玉米期现货价格普遍偏强,受到中储粮扩大东北三省2024年产玉米收储规模的政策支撑,以及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担忧情绪提振,与此同时售粮进度偏快导致节后供应压力降低也对盘面提供支撑。但是,一是港口库存季节性高位,二是气温升高背景下或仍有一波季节性售粮期,三是随着玉米价格上涨,深加工与饲料行业利润收缩,这将限制原料需求空间。四是期货维持升水,吸引产业卖出保值或者期现套利者入场那么盘面上涨则需要提前释放仓单压力。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显示,2024/25年度全球玉米库存用量比将会降至11年来最低。考虑到拥有庞大库存的中国很少出口玉米,国际市场实际可以使用的玉米供应量接近30年最低。
当前全球玉米库存看似较为充足,但是大部分库存来自中国,这掩盖了全球市场的实际供应紧张。在扣除中国库存后,2024/25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仅为8700万吨,为12年来最低水平。库存用量比仅为7.8%,降至1995/96年以度以来最低值。
受2025年1月持续干旱影响,南美地区玉米、大豆产量显著下调。巴西和阿根廷玉米产量分别调减至1.19亿吨和5300万吨,全球玉米期末库存较上月减少240万吨。大豆方面,阿根廷产量预估调减100万吨至4900万吨,巴拉圭产量同步下降,推动全球大豆库销比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25.6%。尽管美国大豆期末库存维持740万吨不变,但南美供应缺口使得2025年上半年全球大豆贸易竞争加剧。
玉米市场受南美减产支撑,价格中枢有望修复。USDA预测,中国玉米进口量从2300万吨调减至2200万吨,叠加国内新季单产预期波动,中长期价格或呈震荡上行趋势。大豆市场则因南美新作逐步上市承压,CBOT大豆价格或维持历史低位震荡,但秋季美豆种植面积收缩预期或为长期价格提供支撑。
目前生猪存栏量对应去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2024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为3986万头,是2021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直至2024年11月能繁母猪维持环比增加态势,为2025年9月之前,饲料需求存在环比增加的预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078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该数据是2024年4月以来能繁母猪数据首次转降,并提振市场对于远月看多情绪。除此之外,生猪养殖利润持续收缩,截至2月14日,自繁自养利润降至83.24元/头,外购仔猪利润降至73.9元/头,利润降低或使得生猪养殖控成本为主,饲料需求难以大幅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12月进口玉米34万吨,同比减少93.1%。1-12月累计进口1364万吨,同比减少49.7%。12月我国玉米、高粱、大麦、小麦合计进口343万吨,同比降低411万吨,降幅达到55%,与此同时,广东港内贸库存持续延续低位,都在显示进口谷物的冲击进一步弱化。随着美玉米产量与期末库存调降,美玉米价格近期大幅走升,引导进口成本上涨超过2200。整体而言,玉米进口及谷物替代进口大幅缩减,导致南港外贸库存降低,而在市场情绪与政策带动下,南方企业国产玉米采购较多,需求明显提升。同时,进口成本的则增加也在提升国内玉米价格的底部。
供应端,玉米销售进度偏快导致节后玉米供应压力降低。但随着复产复工推进以及气温回升,基层上量可能季节性增加。与此同时,南北港口玉米库存同比大幅增加,也在表明渠道仍有一定的库存累积。中下游方面,中储粮增加收储库点继续基于政策性支撑。深加工企业行业开机率季节性回升叠加持续盈利的状态,将吸引企业继续补库,不过受制于产品库存高位以及产品-原料价差收窄,补库力度仍需关注。饲料企业存在补库需求,但在广东港库存同比偏高背景下,对于原料的带动作用有限。整体而言,供需阶段性宽松,价格或因此承压。从价差角度来看,小麦-玉米价差处于小麦饲用替代边缘,玉米继续上涨或吸引小麦流入饲料领域增加,从而挤占玉米需求空间。由此而言,近期玉米上行动能不足。而在阶段性供需宽松以及期货高升水背景下,期货卖保压力犹在,不排除玉米阶段性回调的可能。短期前多注意止盈,存有库存的现货企业可逢高试空。
来源 | 长安期货、金融界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