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开春擂战鼓 扬帆启新程!渔业生产奋力实现开门红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春节假期刚过,宜昌市水产站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从长江之畔到清江两岸,从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到智慧养殖示范基地,一幅“人勤春早、产业勃发”的生动图景正在宜昌大地徐徐展开。

项目攻坚,产业升级加速度

兴山县

兴宜公司鲟鱼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峡口镇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一期42个直径20米的鲟鱼养殖池已建成38个,正在抓紧建设未完工的4个养殖池,并同步开展配套设施建设。

(兴宜公司鲟鱼养殖及深加工项目)

夷陵区

永赞公司分乡鲟鱼养殖加工及渔旅融合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建成苗种池16个,正在进行雌鲟鱼养殖池场地平整,力争今年5月底放养雌鲟鱼。

(永赞公司分乡鲟鱼养殖加工及渔旅融合田园综合体项目)

远安县

友瑞公司鳗鱼养殖基地已建成13个,第一批入池的500万尾鳗鱼苗在室内恒温养殖池里怡然畅游,长势良好,今年10月可上市。另70个多个养殖池正抢抓工期,全部建成后,将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远安友瑞公司鳗鱼养殖基地)

宜都市

清江鲟鱼谷特色产业发展示范试点项目鲟鱼子酱加工中心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正在加紧设备调试。

(宜都市清江鲟鱼谷养殖车间)

当阳市

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6个子项目全面推进。这只是宜昌水产项目建设“春耕图”的一角。

(当阳循环试点项目施工现场)

今年以来,全市项目建设“进度条”持续刷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亮底色

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宜昌市水产站始终将科技创新和生态优先摆在突出位置。

宜都市清江鲟鱼谷养殖车间全部配备了数字渔业系统,24小时不间断的水池监测反馈系统,让鲟鱼的生长环境实时可控可调,还能实现远程喂养,不需要占用大量人力。基地用水通过智慧化养殖系统,在水质、流速、水温等方面完全模拟清江流域生态,适合鲟鱼生长。

(清江鲟鱼谷鲟鱼子酱加工中心)

春节期间,公司每天有超过1万盒鱼子酱,发至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高端餐厅以及欧洲、美国、中东等地的米其林餐厅。

分乡鲟鱼养殖加工及渔旅融合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夷陵区黄柏河流域,是重点水域保护区,为确保养殖尾水达标,该项目利用养殖尾水开展稻田养虾,再将尾水囤积生态净化后循环利用,生态环保。

当阳市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遵循国家“双碳”目标,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和谐的渔业生产系统,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服务护航,科学发展提质效

春节上班后,宜昌市水产站迅速收心归位,从“节日模式”切换到“战斗状态”。及时制定《宜昌市春季渔业生产管理措施建议》,从养殖管理、病害防控到水产品和投入品运输,提出了合理管理措施和科学的生产建议。

针对春季气温回升,有可能发生爆发性鱼病的状况,组织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重点对黄颡鱼、鲈鱼、鮰鱼等名优鱼类及白鲢、鲫鱼常规鱼类进行采样,开展实验室检测,分析鱼病发生特征,有针对性开展预防。

针对部分养殖池塘春季干塘的特点,督促养殖主体水质达标后再外排,同步开展养殖尾水检测,确保尾水达标排放。

适时开展科普宣传,在水产养殖主体处张贴2024年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发放技术手册,宣传普及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对县级及主体疫病检测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将疫病防控纳入市县两级技术培训内容。

指导苗种生产企业加强春季亲本培育,做好孵化设施及相关工具的维修维护工作。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