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3座中心渔港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

万帆归港 鱼贯而出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中心渔港等级认定名单,浙江宁波莼湖渔港、台州金清渔港榜上有名,加上此前认定的舟山嵊泗渔港,浙江省已有3座中心渔港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

渔港是海洋渔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渔民生产生活、渔船避风减灾的重要基地,是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浙江省现有渔港200余座,在全国率先开展标准渔港建设和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建立了以中心渔港为龙头、一级和二级渔港为骨干的渔港管理体系。农业农村部《沿海渔港等级认定办法(试行)》颁布以来,浙江省认真开展渔港等级认定工作,进一步提升拓展渔港服务功能,为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 建造一个“家”,这是温暖的避风港湾

渔港是渔船锚泊避风的“家”。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之一,为了给渔民筑牢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浙江省高度重视渔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不断加大渔港建设资金投入,建造高标准的防波堤、码头、护岸,提升避风能级,增加避风渔船容量,提高台风期间渔港避风能力,目前浙江省所有海洋渔船能够实现就近安全避风。

渔港是渔民生产生活的“家”。聚焦功能完善、管理提升,浙江省建立了产权清晰、主体明确、维护到位的渔港管理机制,并通过进出港雷达识别系统、港岸船一体化视频监控系统提升渔港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务能力,渔港投资力度、建设标准、管理水平均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增强了渔民兄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守护一口“鲜”,这是热闹的渔家烟火

天刚破晓,渔港从沉睡中慢慢苏醒,渔船缓缓驶向渔港,渔民们熟练地整理着渔网,将昨夜捕捞的鱼虾一筐筐卸下。船来船往、千帆飘扬、码头熙攘、争相抢鲜,渔港一头连着渔场、一头连着市场……

浙江省注重发挥渔港为渔民提供渔获卸载、保鲜加工、交易中转、网具修补、物资补给等功能,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渔港的经营性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各级财政资金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的建港资金投入机制,近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多亿元,带动地方各类投资200多亿元。

沿港的海鲜排档集聚着鲜活的鱼、蟹、虾、贝等各类海产品,每当夜幕降临,渔港人声鼎沸,夜排档摊位绵延里许,与渔火交相辉映,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逛渔港、吹海风、吃海鲜,成了游客亲近大海的独特体验,品尝“从浪尖到舌尖”的海鲜美味,感受“从船头到码头”的渔家风情。

● 发展一个“产业”,这是美好的共富平台

浙江省以渔港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港、产、城、村”一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现代海洋渔业,带动渔区渔民共同富裕。根据各地区域产业基础、城镇分布特点和渔港自身条件进行规划,聚焦特色产业和区域优势开展招商引资,持续推动渔业三产深度融合,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成为提升沿海县域承载能力的重要载体,加快缩小“三大差距”。

通过搭平台、构生态、聚资源,深化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建设,浙江省已入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项目7个,形成了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获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和城镇建设为一体的现代渔港经济体系,加快打造沿海“一带十四区”渔港经济产业带,促进传统渔民依港就业、依港创业,浙江省渔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实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万帆归港,鱼贯而出。浙江省将以渔港建设为基础,奋力谱写耕海牧渔新篇章,全速推进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一幅壮丽的海洋渔业共富画卷正泼墨而成!


来源 |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