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用活一方好水 壮大一方经济

仙山秀水汽车城是十堰的三张名片,为抓住长江十年禁渔机遇,利用好一江碧水,解决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保障市场供给,促进经济发展,郧西县委、政府把设施渔业作为全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树立一种理念

受当前环保和土地政策影响,原来的那种摊大饼的粗放式养殖难以为续,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保护区,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破除发展困境,郧西县树立“绿色、低碳、生态、智慧”发展理念,走高密度设施渔业绿色发展道路,建设之初就把土地、水资源利用率、能源消耗和环保设施放在首位优先考虑,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最大程度消除土地和环保等政策影响。

强化两套班子

强化领导工作专班。县委、政府专门组建了设施渔业产业链建设工作专班,安排一名县委常委牵头,具体负责抓落实,县委、政府每季度听取一次专题工作汇报,解决推进中的土地、环保、资金等具体问题,确保了建设工作推进。

强化技术支撑专班。成立专家工作站,聘请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黄永涛研究员为首的技术团队为县设施渔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利用科技特派员的资源,对全县养殖企业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确保建设发展不走弯路。

制定三个标准

产业激励标准:制定出台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发展设施渔业每方水体奖励100元、申报地标、绿色产品或专利的分别给予20、6、10万不等奖励,用明确的奖励标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从而形成了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了冷水鱼(金鳟、虹鳟)、观赏鱼(锦鲤)、特色鱼(翘嘴鲌和天河鳜)三大品种养殖。

生产技术标准:起草制定了翘嘴鲌和天河鳜设施渔业地方养殖技术标准,用标准规范养殖,保证品质。

智慧管理标准:开发建设数智渔业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把全县规模设施养殖基地水温、氨氮、亚硝酸盐、溶氧、ph值等核心指标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并可通过远程遥控实时进行补水,调温、投喂,实现无人化喂养管理。

探索四种模式

陆基圆池模式:在总结传统的池塘养殖、流道养殖等养殖模式基础上,结合养殖主要品种特性和通用性等因素,设计建设了直径20米,水深6米,其中锅底斜坡深度1.5米的标准水泥圆池,圆池全部位于地下,利用地热保温,大棚控温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避免山区昼夜温差大和短时局部剧烈降温鱼的应激反应等问题,延长生长期。

三权分离模式: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降低企业投资风险,采用政府投资建设施,乡村用土地入股管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政府拥有所有权、乡村拥有管理权,企业拥有使用权,企业按每斤鱼一元钱的标准给乡村分红,政府拿建成的设施抵押融资建设新的项目,从而实现了三方共赢目标。

渔光互补模式:利用养殖场立体空间,由县城投公司建设光伏发电站,在满足养殖场自用的基础上余电上网,解决了城投公司投资建设电站场地问题,也降低了养殖场养殖成本,仅以郧西县河夹养殖基地为例,渔场光伏发电装机1.4兆瓦,日均可发电7000余度,养殖场自用不到300度,余电6700余度可以上网,日均可增收加发电收入2800余元,降低养殖成本280余元。

鱼旅融合模式:所有建设规模养殖场均按照旅游景点标准建设,周边配套渔家乐,既是养殖场,也是休闲观光场,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附加值。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