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高标准实施渔业绿色循环试点项目 聚力建成渔业高质量发展支点

大力推进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渔业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渔业提质增效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沙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渔业项目实施,专题研究部署,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系统谋划、整体布局、融合发展”的理念,立足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聚焦显著、设施装备领先、经济效益突出、辐射带动有力的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示范样板,推动引领全县水产养殖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

加大项目争取,尾水治理稳步推进

沙洋县共有池塘养殖水面面积22.46万亩(含精养池塘13.53万亩)。其中,全县5亩以上连片池塘及单个池塘养殖主体共6814处,面积共计110815.51亩;200亩以上连片及单个池塘77处,面积共计71336亩。

沙洋县自2021年以来,持续开展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累计投入上级资金12515万元,尾水治理总面积达到5.52万亩,占200亩以上连片池塘和单个池塘面积比例为77.4%,剩余1.61万亩计划纳入2025年度尾水治理规划,确保2025年年底实现200亩以上连片和单个池塘尾水治理全覆盖。

加强项目管理,试点建设高效完成

2024年4月底,农业农村部下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的通知》,沙洋县认真对照通知要求,科学编制申报实施方案,积极主动向上对接,最终成功申报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该项目分2024年、2025年两年度实施,中央奖补资金共1亿元。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 省财政厅关于2024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精神,沙洋县2024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下达中央补助资金4950万元,该项目涉及毛李镇、官垱镇、高阳镇、后港镇、李市镇、五里铺镇、曾集镇等7个乡镇共32个片区,治理面积16929亩。

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沙洋县2024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采取设计施工EPC总承包模式进行公开招投标并于9月中旬完成招投标工作,10月上旬在全省率先开工建设,12月底完成规划设计主体工程建设内容,拨付资金4500万元,资金拨付率91%,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资料整理和现场审计,预计2月底完成项目初步验收。

主要经验做法

沙洋县2024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始终以开展养殖尾水治理与推动渔业健康生态发展有机结合,坚持早谋划、早开工、早见效,初步形成了项目管理实施“1234”模式。

紧盯一个目标任务

本次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主要针对全县200亩以上集中连片池塘和单个池塘共计3.3万亩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按照《湖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结合养殖尾水排水去向划分一级排放标准或二级排放标准,确保试点区域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的池塘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最终实现项目区域“水清、产稳、景美、人和”的总体目标。

突出两条发展主线

项目规划设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行生态优先、经济发展并行的工作思路。

一方面,坚持以持续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为契机,对治理区域河岸进行清淤、清障除杂和整形,因地制宜采用草皮、杉木桩、连锁砖等多种方式开展生态护坡,合理采取“三池两坝”或人工湿地、生态塘等工艺路线进行养殖水体净化,种植兼具观赏性的挺水植物,水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另一方面,通过尾水治理项目开展配套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连片养殖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养殖主体的养殖积极性,为全面发展现代渔业并实现渔业养殖方式和养殖结构调整转型提供便利条件,助力渔民增产增收。

聚焦三项重点工程

一是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工作安排和部署,坚决打赢水产养殖尾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生态沟渠+人工湿地”、“三池两坝”等的工艺路线进行渔业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确保养殖尾水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积极打造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二是推广设施渔业及工厂化养殖。通过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支持湖北旺隆渔业有限公司、沙洋县众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开展设施渔业养殖模式,改造、新建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水体4500m³,大力发展循环水养殖、陆基圆桶养殖,提高水产资源利用率,促进水产产业健康转型。

三是注重水产苗种能力提升。一方面利用渔业循环发展试点项目资金,开展瓦氏黄颡鱼原种场和苗种场生产设施和配套建设,升级投喂、增氧、水质监控等智能装备,为苗种亲本更新和保种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建立了与中科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密切合作,加强黄颡鱼、鲈鱼、鲟鱼等水产苗种培育科研攻关,选育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肉质紧实鲜美的水产品种,提升苗种稳产保供的能力和水平;

做优四层项目管理

为确保项目实施推进有力并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沙洋县水产发展中心统筹全县镇村干部和镇区中心主任,对全县内5亩以上连片池塘及单个池塘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对水面权属、养殖种类、尾水处理方式、尾水最终排放去向建档立卡,形成了沙洋县尾水治理一张图数据库,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规划选址提供基础条件。在规划设计中,业主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多次与项目镇、村和养殖主体进行深入对接,确保尾水治理项目工程设计内容科学合理,减少后期施工协调难度。在工艺路线上,因地制宜采取生态沟渠、“三池两坝”、人工湿地和生态塘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的模式,确保养殖尾水治理效果。

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本项目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四制管理。在质量监管上,采取业主监管、专业监理、属地协管、施工网格化负责、隐蔽工程跟踪审计“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对项目施工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流程和工程外观形象严格把关,强化日常巡检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资金监管上,严格落实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切实做好项目资金使用方案审批和拨款签批审核,确保资金安全;在变更监管上,严禁施工单位未经业主同意擅自取消、调整或增加工程内容,确需变更的经现场核实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实施,有效避免给后期项目审计结算留下隐患。

三是坚持高效率推进。我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采取设计施工EPC模式进行公开招投标,对招标方案、招标内容和资质条件等进行细化优化,确保项目招投标流程规范、程序合法,此模式可节约前期工作时间约2个月左右,便于抢抓黄金施工期,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完工、早验收。同时,对各片区施工进度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开展“争先创优百日攻坚行动”,明确奖罚机制,营造“比、学、赶、超”大干快上的良好施工氛围,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四是坚持高质量管护。通过充分征求相关单位及镇(区)意见,探索制定并实施《沙洋县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长效管理实施方案》(试行),项目建成验收后及时签定项目移交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层层压实后期管护责任,确保已建成的尾水治理项目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并长期发挥效益,提升项目建设成效,真正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