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 入春耕!武汉新洲无人机助力冬小麦生长

春回大地,当前正值冬小麦春管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新洲区积极抢抓农时,加大春耕备耕力度,以现代农业机械为春耕“添智”,田间地头呈现热闹蓬勃的春耕图景。

2月17日上午,记者走访新洲区辛冲街冯畈村和李集街李家桥湾等地,目睹了当地农民借助低空经济力量,高效推进冬小麦春管工作的生动场景。

在辛冲街冯畈村,武汉恒德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华聪正带领2名无人机操作员忙碌着。他们熟练地对植保无人机进行卸车、装机、上药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操作员只需操作摇杆就能够迅速完成药剂喷洒工作。

现场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技术人员操作两架载着药剂的植保无人机迅速升空,无人机在距离麦苗3米左右的高度穿梭飞行,通过无人机下的2个喷洒装置将雾化的药液均匀地喷洒在麦苗上。整个作业过程实现人机分离、人药分离,并通过全自主作业的形式,大大提升效率。

“过完年之后温度上升,现在是除草的关键时期。”华聪告诉记者,“正月十五之后我们安排了两台无人机进行作业,每台(机器)每天可以完成400亩以上,我们自己有1000多亩。同时还为其他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全年服务面积超过10万亩次。”

与此同时,在李集街张店社区李家桥湾广阔的田间地头,同样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4 架大型无人机整齐排列,在武汉市新农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文慧带领的3名无人机操作员操控下,对小麦进行飞防作业。4 台无人机同时腾空而起,按照既定路线有条不紊地来回穿梭。整个作业过程仅持续不到8分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无人机在复杂地形的农田也能轻松作业,不受地形限制,无论是地势起伏的田地,还是面积较小且分散的地块,都能精准覆盖,确保每一株小麦都能得到有效防护。为冬小麦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智能化农业机械的作用愈发显著。据了解,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不仅能够快速覆盖大面积农田,还能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分布进行精准、高效地喷洒,不仅减少了药剂浪费,提高了防治效果和作物产量,也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和农药使用量。以往需要多人多天完成的工作,如今仅需几个小时就能轻松搞定,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这种高效作业模式为冬小麦的生长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今年全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油菜种植面积达9万余亩。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推进,近年来,新洲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