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
技术基本情况
我省是河蟹养殖大省,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但和江苏省相比,在规格、产量、经济效益方面仍存在差距,最主要原因在于我省蟹种质量不高。我省蟹种95%以上是从江苏、安徽等省购进,存在规格小、体质弱、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蟹种下塘后成活率没有保障,养殖风险较大。除了蟹种质量以外,水草生长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产量和规格。轮叶黑藻因耐高温、生命力强、品质好、河蟹喜欢吃等特点,是商品蟹养殖阶段的最佳水草。但轮叶黑藻的种植时间为3月份和4月份,如果5月份之前池塘内有河蟹,轮叶黑藻刚发芽会被河蟹吃掉,因此保证水草生长情况良好就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是将河蟹养殖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池塘进行养殖,不仅实现了蟹种质量可控,为河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实现了商品蟹规格的明显提升。
示范推广情况
2024年湖北省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大约50万亩。
提质增效情况
每亩节约成本200元;和常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相比,采用“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的池塘,河蟹产量增加20%以上,规格提升10%左右,每亩池塘增效10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池塘要求
配备大、小两口池塘或将一口池塘用围网分隔成大、小两口池塘,大池塘与小池塘面积比约为3:1。
水草种植
小池塘11月份种植伊乐藻,大池塘在3月中旬左右种植轮叶黑藻,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0%左右。
饲料投喂
蟹种进入小池塘后,水温达到8℃就开始投喂;养殖期间按照“四定原则”投喂饵料。
螺蛳投放
大池塘在3月底投活螺蛳100kg/亩,8月中旬投活螺蛳300kg/亩。
蟹种放养
蟹种一般在1月前后放养,优先选择亲本规格较大的优质蟹种。配备大、小两口池塘的,小池塘蟹种放养密度为4000~6000只/亩,在5月10日前后用地笼捕捞小池塘的蟹种,将规格大于20g/只的蟹种挑选出来投放到大池塘,大池塘的蟹种密度为800~1200只/亩;用围网分隔成大、小两口池塘的,5月中旬直接撤掉围网,让小池塘的蟹种进入大池塘。
水草管理
定期割茬,蟹池底层水草要求顶端始终不露出水面。
水质底质
适时调控水位并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水质。
适宜区域
技术适宜推广应用的区域
全省所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土的池塘。
2025年主要示范点
主要示范点位于洪湖市、汉川市、仙桃市。
注意事项
1水草覆盖率。整个养殖期间要求水草覆盖率不超过60%。
2水草虫害。根据水草虫害的流行规律做好防控工作。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